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