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東南盡,□袒《青田志》(作「倚棹」。
)皆可究。
帆引滄海風,舟□(《青田志》作「沿」。
)縉雲溜。
羣瞐何隱磷,萬□(《青田志》作「物」。
)更森秀。
地氣冬轉暄(一作「暝」)瞑(一作暄。
)氛陰改晝。
緬懅謝康樂,□(《青田志》作「伊」,一作「夙」。
)昔兹爲壽(《青田志》作「守」。
)逸興滿雲林,清詞(一作「詩」。
)冠宇宙。
嘗遊石門裏,□□(《青田志》作「勝踐」。
)宛如舊。
峭壁苔蘚濃,懸崖(一作「巖」。
)風雨驟。
巖隈□(《青田志》作「餘」。
)灌莽,□□(《青田志》作「壁畔」。
)空泉甃。
物是人已非,瑶潭淒□□(《青田志》作「懷獨漱」。
)(〖1〗案石刻詩前原署「諸暨縣令郭密之」七字。
〖2〗附《□使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一首〖《全唐詩》題作《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絕境〖《全唐詩》作「綿境」〗經耳目,未曾〖《全唐詩》、《青田志》並作「嘗」〗曠躋登。
一窺石門險,載〖《全唐詩》作再〗滌心神懵。
洞壑閟金澗,𢽽崖{股/皿}〖《全唐詩》、《青田志》並作「盤」〗石楞。
陰潭下羃羃,秀嶺上層層。
千丈瀑流𠹟〖《全唐詩》、《青田志》並作「蹇」〗,半溪風雨恆〖《全唐詩》作「絙」〗。
興餘志每愜,心遠道自弘〖《青田志》作「宏」〗。
乘軺廣儲佳〖《全唐詩》作「峙」,《青田志》作「偫」〗,祇命愧才能。
輟棹〖《全唐詩》作「櫂」〗周氣象,捫條歷騫崩。
忽如生羽翼,怳若將超〖《全唐詩》作「起」〗騰。
謝客今已矣,我來誰與朋?
」按詩前署「者暨縣令郭密之」七字。
詩末紀「時天寶八載冬仲月勒」九字。
《全唐詩》不記年月。
〖3〗阮元《兩浙金石志》:「右詩刻二種,在青田縣石門洞磨崖。
一《題石門山》,詩及前後題款年月凡十一行:一《永嘉懷古》,詩及題款凡八行,俱正書,徑寸。
嘉慶元年二月,臨海令華氏瑞潢過此摉出之。
按二詩《全唐詩》未載〖望按:《永嘉懷古》《全唐詩》未載,餘一首載在《補遺》卷,阮氏蓋未見耳〗邑志云:郭密之於天寶中令諸暨,建義津橋,築放生湖,溉田二千餘頃,民便之。
舊志止載後《懷古》詩,題作」石門山,而無前詩,未見石刻也。
〖4〗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郭密之五言詩二篇,皆刻於青田之石門洞崖壁,前人錄金石者皆未之及。
今芸臺中丞《兩浙金石記》始著之。
詩古淡近選體。
石門尚有徐嶠、張愿詩刻,皆開元天寶間人。
崖石鑱損,唯姓名僅存,詩句莫能辨識矣。
」〖5〗王尚賡雲舫跋:「右石門山唐郭密之詩刻拓本,乃余友芝庭以贈嘉興李金瀾先生者,先生最爲珍秘。
如阮宮保《兩浙金石志》亦載此詩刻。
其《永嘉懷古》詩計缺一十有一字,此拓僅缺二字。
又前詩「偫」,《兩浙金石志》作「仕」,後詩「棹」作「袒」、「守」作「壽」、「宛」作「定」,又《郡志》「伊」作「夙」、「詞」作「詩」、「崖」作「巖」,此拓一一明顯,俱爲核正,可不謂善本乎?
」)(〖6〗雷銑《重修青田縣志》:案前詩八行,行十三字,末行九字。
同治壬戌兵燹後石角斜泐,廑存八十四之。
第二行「𢽽」字。
《金石志》誤作「歌」。
後詩六行,行十七字,末行十五字,尚完好。
〖7〗贊寧《宋高僧傳》卷十七《唐越州焦山大曆寺神邕傳》:「天寶中,本邑郭密之請居法樂寺西坊」云云。
〖8〗馮煦《三修諸暨縣志》:「義津橋,在縣南二里。
放生湖,在安俗鄉,縣東北二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