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豚(王中令既平蜀,捕逐餘寇,與步隊〖隊伍〗相遠,饑甚,乃入一村寺中。主僧醉甚箕踞,公怒,欲斬之。僧應對不懾,公奇而釋之。間求蔬食,僧云:「有肉無蔬。」公益奇之。餽以蒸豚頭,食之甚美。公喜,問僧:「止能飲酒食肉耶,抑有他技耶?」僧自言能詩。公令賦蒸豚詩,援〖操〗筆立成。詩云〖見下〗。公大喜,與紫衣,賜號爲蜀中詩僧。)

嘴長毛短淺含臕,久向山中食藥苗。

蒸處已將蒸葉裹,熟時兼(一作「更」)用杏漿澆。

紅鮮雅稱食盤飣(一作貯),軟熟真堪玉筯挑。

若把羶根來比並,羶根只合喫(一作「喚」)藤條。

(《五代詩話》七引《百斛明珠》。

《全五代詩》六十引《東坡志林》)(〖1〗見《仇池筆記》卷下、《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