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吳潛宋

吳潛(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據《許國公奏議》卷二《再論計畝納錢》“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親擢之恩”推定),字毅夫,號履齋,寧國(今屬安徽)人。淵弟。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授鎮東軍節度簽判,改廣德軍。召爲祕書省正字,遷校書郎。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興府(《南宋館閣續錄》卷七、八),權發遣府事。五年,遷淮西總領(《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紀》一)。歷知建康府、隆興府、太平州、慶元府、平江府、鎮江府、臨安府。以言官論列,請致仕。起爲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改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徙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十二年罷(《理宗本紀》三)。寶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慶元府,移判寧國府。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進封許國公(《理宗本紀》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諫阻賈似道建儲之議,謫建昌軍,尋徙潮州。二年,責循州安置。三年卒於貶所(《理宗本紀》五)。有《許國公奏議》四卷。詩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輯遺文編爲《履齋遺稿》四卷,但所輯面不廣。事見《宋歷科狀元錄》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吳潛詩,第一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履齋遺稿》及《兩宋名賢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開慶四明續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見他書之詩編爲第四卷。

共 268 首诗词

作品

喜雨歌

宋 · 吳潛

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疇强半枯,桔槹遍野民勞苦。 望雲仰見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馮夷匿淵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雲起,倏忽走騰八埏裏。 猛風驚電白晝昏,霹靂一聲蛟蜃起。 馬上誰把天瓢傾,須臾陸地波濤生。 禾黍芃芃復故秀,羣黎載道生歡聲。 秋來尚見時豐阜,會須售粲三錢斗。 官家燮理當有人,太史還看書大有。

宿省

宋 · 吳潛

襥被趨省宿,披襟對晚凉。 古心知老樹,生意見新篁。 鐘鼓鳴將合,蜩蟬咽更長。 靜中觀物化,誰與共平章。

睡起行北園

宋 · 吳潛

睡起卸冠簪,園行獨自吟。 山昏知雨到,樹密覺春深。 竹外童相報,門前客見尋。 歸來即敗意,誰者是知心。

郡城晚望

宋 · 吳潛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當此際,悵望與誰同。 遠樹沒歸鳥,寒莎泣候蟲。 所懷無晤處,彈指向西風。

寧川道中

宋 · 吳潛

十日爲山客,今朝問水程。 沙橫疑港斷,灘迅覺舟輕。 遠近村舂合,高低漁火明。 回頭忽蒼莽,一望一關情。

幽居

宋 · 吳潛

竹院秋逾靜,柴門晝不開。 病先携老去,懶漸逐衰來。 莫遣新緣結,都將舊念灰。 川魚與雲鳥,從此莫驚猜。

送何錫汝

宋 · 吳潛

風雨一樽酒,此懷誰得知。 三春花老後,千里客歸時。 浩浩人間事,悠悠身外思。 君能袪物役,林下早相期。

宋山掃墓書所見

宋 · 吳潛

松楸長夜夢,風露作晨征。 山近却無色,葉枯偏有聲。 架禾知歲熟,種麥得天晴。 到底農桑好,營營誤此生。

山樓枕上

宋 · 吳潛

山近寒偏早,愁多夢不濃。 鴉啼半夜月,鶴唳五更風。 曉接殘燈裏,吟成落葉中。 塵埃今已厭,懶聽上方鐘。

桐川道中

宋 · 吳潛

伊軋籃輿拂面風,桃花倚路笑相逢。 鶑鶑交囀春榆密,燕燕于飛烟樹濃。 日午暫休欹客枕,年饑忽喜聽村舂。 鄉音到耳知家近,尚及鋤犂伴老農。

送曾阿宜往戍

宋 · 吳潛

幾年西戍暫歸田,又向澄江買去船。 劍閣山巒雄蔽日,昆明池水闊浮天。 故園此際同明月,蠻域明朝隔瘴烟。 此去須期剿胡虜,丈夫勳業在安邊。

和章子美閲武見貽

宋 · 吳潛

事業諸公鬭長雄,謭才惟願課田功。 誰知絃管江南地,漸有弓刀塞北風。 大獮未須搜猛獸,先驅聊用習驕驄。 還知武備資文事,要在人心可即戎。

走馬燈賡張樞副韻

宋 · 吳潛

半勺蘭膏暖焰生,恍疑赤壁夜鏖兵。 騎乘猛燎奔馳疾,人運長鎗轉戰輕。 旗影靜移雲母帳,劍鋩微掣水晶營。 何人幻此圓機妙,獨向元宵策美名。

古劍

宋 · 吳潛

何年神物爲堙幽,時見虹光射斗牛。 出匣試來霜刃暗,倚天立處土花浮。 鸊膏新淬冰泉潔,錦带橫懸鬼魅愁。 不是張華能博物,黄塵滿眼欲何求。

春日雜詠

宋 · 吳潛

門前春水滑,柳外夕陽斜。 欲識春風面,滿城桃李花。

偶題

宋 · 吳潛

濃淡烟村碧,淺深霜葉紅。 蓬窗今夜客,蘆岸晚來風。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