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據本集卷上《寄趙東閣》“與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聖徒(日刻本本集署名),號淮海,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參浙翁於徑山,命爲掌記。出世通之光孝,歷住吳城雙塔、金陵清凉、天台萬年、蘇之萬壽、永嘉江心、杭之凈慈、靈隠等寺,圓寂於徑山。有《淮海挐音》二卷。事見《武林梵志》卷九。 釋元肇詩,以日本東山天皇元祿乙亥仿宋刊本爲底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共 387 首诗词
東西兩徑幽,歲晚得周游。 壑雪陰猶在,溪雲凍不浮。 鳥驚樵斧重,猿挂樹枝柔。 怕有梅花發,因行到水頭。
夾道列蒼官,回回水屈盤。 一峯天柱杪,九鏁洞雲寒。 澗草受春綠,山茶落曉丹。 霜髯雪眉叟,倚杖聽驚湍。
滄海何年湧,秦傳虎踞丘。 池空劍光冷,墳缺鬼吟愁。 石礙樓臺側,烟深草木浮。 吳人貪勝槩,春盡亦來游。
出郭初逢寺,長洲茂苑西。 塔風喧梵語,石雨暗唐題。 日莫山如染,春深草欲迷。 門前有流水,舊號越來溪。
高壓子城闉,簷牙半入雲。 人煙極目盡,天語舉頭聞。 齊魯猶堪望,江淮渺莫分。 平生湖海氣,獨倚到斜曛。
古今興廢事,天地不能齊。 水闊連湖外,山多在郭西。 登臨煙雨後,悵望夕陽低。 若問烏棲曲,城頭夜夜啼。
峯點浮螺翠,遥波界玉田。 雲中聽鷄犬,路入趁漁船。 濃淡霜天曉,青黄橘戶煙。 寺因明覺住,清響有人傳。
水國山爲重,僧居占上頭。 鐘聲冠別寺,塔杪入他州。 巖響寒泉雨,風欺老樹秋。 定回緣愛月,增起殿前樓。
幽澗瀉泠泠,千峯疊障屏。 曉雲開混沌,遠水接滄溟。 松影摇禪榻,苔衣上浄瓶。 塵中夢不到,爭欲買丹青。
西風動古情,更上石頭城。 一片斜陽外,幾番曾力爭。 天青雲破碎,草碧鷺分明。 寂寞潮回處,如今亦耦耕。
高立講經臺,浮雲四面開。 地中遺石子,天上雨華來。 塔老香燈冷,夜深神鬼哀。 回看六朝事,只有冢成堆。
烏衣園裏過,不覺立多時。 舊事人能說,春風燕得知。 倒垂池上柳,斜插酒邊旗。 來往城南路,年年長別離。
長江界楚吳,屹立兩浮屠。 潮覺山高下,雲知樹有無。 狂瀾中砥柱,靜夜渾儀圖。 僧應何方供,飄飄踏一蘆。
昔聞天祚際,城此鎮東州。 壞塹尋餘鏃,荒祠立故侯。 荆榛無茂日,禾黍幾番秋。 江上寒潮水,依然到石頭。
寺因先幻有,仙跡本虞君。 渡口幾點屋,山腰一抹雲。 長江浮地軸,孤塔煥天文。 欲問秦皇事,高崖迥不聞。
此山名最重,常建昔題來。 大士講經處,老龍拏石開。 庭前纓絡樹,池內白蓮臺。 幾載惟聞說,何當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