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易祓宋

易祓(一一五六~一二四○),字彥章(一作彥祥、彥偉),號山齋居士,寧鄉(今屬湖南)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上舍釋褐,爲昭慶軍節度掌書記。寧宗慶元六年(一二○○),累遷著作郎兼實錄院檢討官。嘉泰四年(一二○四),擢國子司業(《南宋館閣續錄》卷九)。開禧元年(一二○五),權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遷左司諫兼侍講。二年,除禮部尚書,尋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三年,謫融州,移全州。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復原官。理宗嘉熙四年卒,年八十五。事見清同治《寧鄉縣志》卷九《禮部尚書易祓墓志》。今錄詩十一首。

共 14 首诗词

作品

和太白感秋詩韵

宋 · 易祓

我無適俗韻,濫剖江成竹。 惟有南山雲,對之若可掬。 秋堂風露清,豈不念羈獨。 行年四十九,亦復此栖宿。 二子亦有契,茲期定前卜。 泛觀穹壤間,物剝繼以復。 消息固常然,天地非反覆。 姑置勿復言,新篘已清熟。

和黄山谷龜殻詩韵二首 其一

宋 · 易祓

一枝自足鷦鷯巢,一居猶勝蝸牛屋。 道人身外本無求,况有龜軒可棲宿。

和黄山谷龜殻詩韵二首 其二

宋 · 易祓

支牀納息三百年,也勝刳賜貯金屋。 問子多智亦多窮,何如蓮葉安巢宿。

和黄山谷瓊芝詩韵

宋 · 易祓

千歲蟾蜍猶得仙,百年枸杞足延命。 也須點鐵自成金,未信磨磚能作鏡。

浯溪中興頌

宋 · 易祓

湘江東西直浯溪,上有十丈中興碑。 誰鑿豐碑鎮山曲,溪邊美人美如玉。 想當歌頌大業時,胸蟠星斗光陸離。 蠶須蠆尾更清勁,凜凜襟懷冰雪瑩。 水部之文魯公書,兩翁寥寥千載餘。 後來更有黄太史,健筆題詩起翁死。 一派溪流徹底清,溪邊鏡石堅而明。 我思古人不可見,水石猶作瓊瑰聲。 朅來名山訪遺蹟,煙雨凄迷山路濕。 野叟蒙頭看打碑,君其問諸水邊石。

讀唐中興頌

宋 · 易祓

唐家基業重於山,甯許胡雛據九關。 當日人心旋□堵,異時世變却循環。 壤分旄鉞誰能制,政出貂璫不復還。 千古高崖鎖蒼蘚,空留遺蹟蹈元顔。

寄御史節判陶岑

宋 · 易祓

我醉欲眠君罷休,誰能倚杖聽江流。 蕉花當戶不知午,梧葉滿庭疑是秋。 吾道從來無物累,此心何處不天游。 鴻邊幸有音書至,春在江南雲夢洲。

懸鐘石

宋 · 易祓

不今不古不朝昏,只與南山伴白雲。 我既無聲亦無臭,衆生當以不聞聞。

示從姪茂

宋 · 易祓

萬事皆從忙處錯,寂然不動乃能通。 君看開濟規模事,却屬南陽高卧翁。

題識山樓

宋 · 易祓

山外如何便識山,白雲出岫鳥知還。 更看面目知端的,却在先生几格閒。

安靈龍潭

宋 · 易祓

流水淼無際,其源徧坤輿。 壓之以山麓,壅淤誰與疏。 神物夜相宅,風雷發欷歔。 擘開蒼玉峽,瀉作清泠渠。 安得探其穴,扁舟武陵漁。 吾聞覆載閒,不過一身如。 九竅互開閤,血膚乃張舒。 其閒或積滯,氣鬰成癰疽。 山澤本通氣,自然厥中虛。 明河轉地軸,喬岳并郊墟。 脈絡無不寓,地行乃其餘。 請觀千丈瀑,高出康谷廬。

蓦山溪

宋 · 易祓

海棠枝上,留得娇莺语。 双燕几时来,并飞入、东风院宇。 梦回芳草,绿遍旧池塘,梨花雪,桃花雨。 毕竟春谁主。 东郊拾翠,襟袖沾飞絮。 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 十千斗酒,相与买春闲,吴姬唱,秦娥舞。 拼醉青楼暮。

喜迁莺

宋 · 易祓

帝城春昼。 见杏脸桃腮,胭脂微透。 一霎儿晴,一霎儿雨,正是催花时候。 淡烟细柳如画,雅称踏青携手。 怎知道、那人人,独倚阑干消瘦。 别后。 音信断,应是泪珠,滴遍香罗袖。 记得年时,胆瓶儿畔,曾把牡丹同嗅。 故乡水遥山远,怎得新欢如旧。 强消遣,把闲愁推入,花前杯酒。

水调歌头

宋 · 易祓

自古清胜地,江带与山篸。 夸娥擘此石鐪,不独岭之南。 初见仙岩第一,再见砻岩第二,今见淡岩三。 邱壑皆有分,品第不须谈。 望前驱,陪后乘,破晴岚。 出城一舍而近,峭壁与天参。 不使尘埃涴脚,忽觉烟云对面,鹤驭可同骖。 杖屦从归去,此乐湘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