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亦之(一一三六~一一八五),字學可,號月魚,學者稱網山先生,福清(今屬福建)人。從學林光朝於莆之紅泉,光朝卒,繼其席。與林光朝、陳藻并稱城山三先生(《後村大全集》卷九○《城山三先生祠記》)。終身布衣,孝宗淳熙十二年卒,年五十。有《網山集》八卷。事見本集卷首宋劉克莊、林希逸序。 林亦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網山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網山集》(簡稱小集本),編爲二卷。
共 145 首诗词
故人所說菊花枕,似把冰丸月下飲。 秋水一雙明炯炯,數在青囊第一品。 狂風江上吹蒹葭,此物往往得之嵇康阮籍家。 閉門誦書二十年,眼睛損盡生空花。 建陽小作箸頭書,殘更燈火亂蟲魚。 石渠文字大如斗,場屋歲月又不偶。 却來南山青草邊,東西四至盡爲菊花田。 手提長筐向山曲,一下收拾三百斛。 昨者昏寐才起來,解把簷頭小字讀。 乃知妙物通羣仙,一切藥裹應棄捐。
草堂梅花千萬枝,新詩品題何太奇。 可憐一枝非凡羣,賞心何人空自珍。 請與君談別花人,如或見之當俯身。 西湖一带何蒼茫,娟娟數枝臨水傍。 上有幽人眉骨橫,終日對花情意生。 花如秋月照芭蕉,人似春風吹野苗。 人與花枝自相親,一篇至今吟如新。 胸中若有一點塵,縱對此花無精神。 平生不識市沽兒,四更誦書長苦饑。 摩挲此腹遶疎籬,笑折花枝花自知。
十年蕭蕭去武林,橐中唯有謫仙吟。 君今失意還山窟,少陵詩集如明月。 自怪平生每相似,窮愁嗜好亦如許。 飯顆山頭舊相逢,安得娟娟同處所。 故人語我明年冬,或騎大馬長安中。 或倚書樓頭如蓬,即見雙劍終然同。 我聞此語歡且劇,視君狀貌如其筆。 兩目津津可終遁,此物應藏月魚室。 月魚文字非時好,已問菟裘吾將老。 綠煙亭下黄花時,兩手抱取歸柴扉。
枉蒙龍卧篇,如睹藤蘿境。 十年招隠士,欲到此山頂。 坐石誦離騷,掬水弄清影。 無人同荷鋤,長愧林下景。 昨者逢李侯,一笑便歡領。 爲言有明月,公事且暫屏。 騎馿學賈島,捫蝨喚王猛。 雙鑣雲外來,斜帽不須整。 夜投招提宿,聽雨寒更永。 論文到昌黎,說詩笑匡鼎。 悶人數日風,何時發深省。
相喚此山來,狂風吹我衣。 把酒桂花下,山雲片段飛。 掩門雨初滴,開門月還上。 倚樹看月明,半山聞雨響。 人間有佳景,詩句頗發越。 何曾似今夕,聽雨還看月。
興來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風寒。 四邊黄茅滑如雨,低頭一看毛髮豎。 幾年要到紫菜鄉,大練小練并東牆。 如今一時在眼傍,白雲浮水天茫茫。 酒闌更欲弔虎屋,無端日脚相催促。 一奴魋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巴闌獨還歲月深,相送出門自沉吟。 十年交舊總如許,狂歌一曲傷人心。 今人讀書如過客,壺飧只向市頭索。 吾曹苦思腸幾穿,安得相逢不索莫。 念我平生弄典墳,六月北窗長閉門。 雕肝篆肺得一句,旁人袖手評其文。 思量至此復一笑,如何躍馬追年少。 我今聞說有場屋,兩耳如聾怕聽得。 網山山下月魚亭,就船買魚活煮羹。 何時挾冊此來歸,議論不到吾縱橫。 故人年幾今猶未,正好款門問知己。 時命相遭不用多,或在半言并片紙。 老人校書紫雲樓,相見或問吾因由,爲言索處海水頭。 蓬萊方丈不可到,此心日夕徒生憂。
芭蕉月上照窗扉,屋裏老僧眠不知。 起來樹根飲一盞,舉頭忽是三更時。 藤蘿一處一處好,我亦持盃隨處坐。 山雞忽叫野鐘鳴,滿地西風愁殺我。
深夜步秋檐,明月照石階。 所憶不可見,乃愛徒興懷。 我欲掛天帆,長江風浪摧。 我欲跨綠耳,蒼林煙雨回。 只有坐長想,佳人安在哉。 何時覿來袂,雙目冏冏開。
嘗閲淮南圖,蕭蕭草屋少人居。 及讀廣陵集,惻惻我心欲垂泣。 吁嗟戀鄉國,生死不肯去。 邊笳纔一動,殺幾先此土。 可憐此土人,父子無白頭。 不死於饑即死戰,性命只在道旁溝。 更聞維揚有鬼市,銅錢須臾變爲紙。 都緣白日殺人多,所以冤魂有如是。 君侯壯思凌雲空,青衫匹馬戎幕中。 當時轅門眼所見,長歌短歌淚如綫。 少陵嶇崎夔峽路,一切悲愁託詩句。 至今太史不足憑,惟有此詩爲可據。 紹興辛巳淮楚功,紛紛予奪或異同。 他年石渠訪遺事,爲說東陽有蔚宗。
平明眺遠目,蒼波吐紅暾。 已瞻大鼇網,復矚鸕鷀門。 宿酲雖已解,衫襟猶酒痕。 憑陵不可羈,往往天欲捫。 却憶去年時,舟役勞朝昏。 幼婦带桎梏,嚼飯不敢吞。 今年復此役,溪山恣討論。 爲有陶元亮,心胸如阜坤。
誰謂魚鹽市,乃枉大夫軒。 既登雲霞觀,更尋薜蘿村。 松枝何夾道,萱草况當門。 借問阿誰家,此爲故人園。 倚竹坐半日,論詩到初根。 愧無捫蝨姿,敢辱輟鸞言。 勞勞青衫客,莽莽紅塵奔。 所至有山水,何曾解討論。 君侯食肉相,杞菊爲心魂。 一縣固多事,終朝如山樊。 行旌遇佳勝,呼賓羅芳尊。 有此幽寂趣,從容以剸繁。
可月湖邊送戰舸,長嘯便欲凌清波。 好風吹帆如去馬,鼠曹若可雙手把。 青天無雲水初漲,一山兩山浮水上。 平生膽意少羈束,叩舷長歌心益壯。 生平誦書口啾啾,何似一日觀滄流。 厖眉太史足重繭,盡驅百怪歸筆頭。 羣公楚楚皆人物,我亦自忘布衣拙。 恢諧莫續濟川君,可無一詩記明月。
祖龍一出羣儒怒,滔滔稷下如抽縷。 樂以聲傳非文字,千年闕斷無人補。 昔有丈人壺山前,紹興甲寅乙卯年。 定律不待累黍起,瓦缶皆可成宮徵。 更言吹律隨隆汙,百世不以一聲拘。 此法漢魏周隋無,紅泉得之延坐隅。 一時河漢東西奔,姓氏胡爲旅人門。 我欲栩栩還皇墳,要以六琯爲根原。 九簫鼓吹百物和,羽衣狼藉漁陽戈。 須信樂能召太平,非是太平爲樂歌。 丈人宿草飛毿毿,乾旋坤轉誰更堪。 忽有尺紙如春蠶,遺音石笋天一南。 三更把書不成眠,四更起坐霜月懸。 五更開門欲上馬,至竟此人何山下。
清秋八月月未弦,河陽市上謳聲傳。 今年百姓杯飯足,敢不祝公長命篇。 青衫白馬鳴琴初,適逢吁嗟舞羣巫。 日維對案愁眉紆,退食皇皇雙頰癯。 家雖貧困仰母慈,村村樂業無逃逋。 况此一熟十年無,東家西家禾滿車。 窮儒如儂四壁立,亦有甌窶可讀書。 縣人安得此豐歲,實以善政吾非諛。 昨者越上人苦饑,公一主簿何能爲。 自穿滄海告鄰糴,所視身命半縷絲。 長風駕浪海波黑,舟人各各面如墨。 尚據胡床取紙筆,爲文憤怒駡風伯。 翩翩盛名日以起,四海識公從此始。 總爲六鼇带歸去,何哉雙鳬更來此。 陰德由來活人多,龜齡鶴算定爾過。 况當竹下圍棋日,繽紛百福連山河。
臘梅好好花枝閒,官亭楚楚歲事闌。 思量窮冬損情思,感激芳意生容顔。 孤標不是如許骨,野落可能禁此寒。 誰信魚鹽屈詩客,三更遶樹興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