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洵(一一三五~一一九六),字欽國,後更字允夫,號克庵,婺源(今屬江西)人。朱熹內弟,從熹學,家有道問學齋,熹爲之易名爲尊德性齋。累舉進士不第,後以特恩授信州文學,歷衡陽主簿、吉州錄事參軍。寧宗慶元二年卒于官,年六十二。著作不見著錄,明嘉靖九年(一五三○)裔從孫程資得敝稿于其伯父孟河家,並由其友梅鶚補脫訂譌,刊爲《尊德性齋小集》三卷。事見本集卷首程資序及補遺程瞳《程克庵傳》。 程洵詩,以清鮑氏《知不足齋叢書·尊德性齋小集》爲底本,編爲一卷。
共 125 首诗词
我卜我居,游息在茲。 有榮者木,日封殖之。 本根既固,發生以時。 我時傾瞻,中心慨而。 維人之生,孰本孰根。 惟皇降衷,天理具存。 是曰成性,道義之門。 欽斯承斯,大化以敦。 嗟彼世人,自安淺陋。 德不圖新,惡或念舊。 有干惟祿,有覬惟富。 孰能毅然,不爲利疚。 我懷師訓,罔敢失墜。 匪道曷從,匪義曷畏。 聖門雖遠,率焉以冀。 庶幾疲駑,久亦告至。
十里五里聊幽尋,遠山近山相對陰。 煙雲變態晚逾好,竹樹葱蒼秋未深。 故人見我喜欲舞,倚杖共看鴉投林。 呼兒秉燭語清夜,烱烱君應識此心。
十年來往黄瓜路,冒日衝風凌雨霧。 今朝短策又披雲,一笑成詩復悽楚。 我行對鏡并浮鱅,欲攀星斗摩蒼穹。 黄瓜雖小亦其亞,領略鱗鱗千萬峰。
芒鞋却走荒山道,始覺在家貧亦好。 歸來對月思故人,寂寞柴門迹如掃。 故人遺我新詩章,反覆幽懷欲傾倒。 恍如明月墜我室,烱烱清光滿懷抱。 祗今秋稼已如雲,飽意可緩憂心擣。 潑醅酒熟君不來,遠思緜緜滿秋草。
君不見商山昔有龐眉叟,道德高風聳山斗。 茹芝歲久得長年,身與此山俱不朽。 張公道與此老同,失身偶墜世網中。 却從神武挂簪紱,林泉歲晚殊從容。 壽宮誰遣芝生柱,三秀煌煌照庭宇。 平生心地只天知,天遣芝爲靈府助。 商山之老長茹芝,公雖不茹亦不疑。 商山南山兩不朽,公壽定應山與齊。
結廬在溪上,觸目皆可娛。 嗟予亦何爲,悠悠事征途。 鄉閭駕言歸,計日抵舊廬。 春風百花老,遶屋桑柘疎。 念無肯來人,門庭日荒蕪。 之子獨有期,猶以雨意拘。 人生感離合,惡懷固難舒。 寄言我懷人,念我當焉如。
連山翳寒雲,孤松秀巍嶺。 松吟石潄水,山露髻撐頂。 我行亦何事,歲晏苦淒冷。 頻有同心人,哦詩味雋永。
側看初成峰,橫看復成嶺。 何年古仙人,飛步緩絕頂。 至今兩髻丫,縹緲煙霞冷。 安步躡荒遐,長嘯清夜永。
風雪武夷溪,乍阿還復嶺。 依依鴉共林,片片雲摩頂。 山中有高士,紙帳梅花冷。 相期從此翁,晤語冬夜永。
人皆樂夷塗,而憚陟崖嶺。 不折彭澤腰,即摩墨氏頂。 誰能如此翁,獨卧滄波冷。 寂寞詩書林,優游歲年永。
山行已淒迷,而況步脩嶺。 飛仙不可見,誰復撫我頂。 懷人雲嶠長,倦憩石磴冷。 樵斧忽丁丁,彌覺清晝永。
積潦卷洪落,秋容媚郊坰。 登高望長陌,念君將有行。 君生盛德後,家世多簪纓。 尚書望最重,當代推名卿。 幾年卧東山,屬望勞蒼生。 天亦陰相之,芝蘭滿階庭。 君子尤可人,少日負俊聲。 曼倩聊玩世,子真豈求名。 一官姑自慰,三歲俄終更。 我從韓溪來,挽袂仍班荆。 殷勤故舊意,丁寧離別情。 聖門雖高遠,心地當恢宏。 篤敬己可克,致知義方精。 造次勤鑽仰,從容自規繩。 他時立朝右,風節彌堅貞。 江湖秋多風,歸途眼增明。 引首看高舉,毋辭事遐征。
昨日苦暖今日寒,樹頭淅淅風聲乾。 舟師祭罷喜風便,呼兒理楫高挂帆。 孤舟一葉去如舞,白浪翻空作飛雨。 爾曹醉膽何大耶,胡不江雲占砲車。
江涵寒月明,人掩孤篷卧。 蕭蕭木末風,驚我幽夢破。 心閑萬念寂,枕穩千波妥。 時聞掠水聲,知有魚舠過。
昔聞瀟湘好,今作瀟湘遊。 雨餘萬籟息,夷猶任輕舟。 黯黯雲幕垂,漂漂浪花浮。 故人在何許,悵望心悠悠。
君家江西我江東,相望雖遠聲氣同。 一行作吏湖湘上,數面成親談笑中。 君思松竹行色動,我困簿領蜚塵蒙。 他時登高倘有賦,莫望江頭回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