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張栻宋

張栻(一一三三~一一八○),字敬夫(《誠齋集》卷九八《張欽夫畫像贊》作欽夫),號南軒(同上書卷七三《怡齋記》作樂齋),祖籍綿竹(今屬四川),寓居長沙(今屬湖南)。浚子。從胡宏學,與朱熹、呂祖謙爲友。以蔭入仕。高宗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浚爲江淮東西路宣撫使,辟爲書寫機宜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二)。孝宗隆興二年(一一六四),湯思退用事,主和議,隨父罷。乾道初,主講嶽麓書院。五年(一一六七),起知撫州,改嚴州。六年,召爲吏部員外郎兼權起居郎侍立官,尋兼侍講,遷左司員外郎。明年,出知袁州,以事退職家居累年。淳熙元年(一一七四)起知靜江府,廣南西路安撫經略使。五年,除荆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荆湖北路安撫使。七年卒,年四十八。有《論語解》、《孟子詳說》、《南軒先生文集》等。事見《晦庵集》卷八九《右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誠齋集》卷一一六《張左司傳》,《宋史》卷四二九有傳。 張栻詩,以明嘉靖元年劉氏慎思齋刻《南軒先生文集》(四十四卷,其中詩七卷)爲底本。校以明嘉靖繆輔之刻本(簡稱繆刻本)、清康熙錫山華氏刻本(簡稱康熙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爲第八卷。

共 576 首诗词

作品

風雩亭詞

宋 · 張栻

眷麓山之面隩,有絃誦之一宮。 鬰青林兮對起,背絕壁之穹隆。 獨樵牧之往來,委榛莽其蒙茸。 試芟夷而却視,翕衆景之來宗。 擢連娟之修竹,森偃蹇之喬松。 山靡靡以旁圍,谷窈窈而潜通。 翩兩翼兮前張,擁千麾兮後從。 带湘江之浮淥,矗遠岫兮橫空。 何地靈之久閟,昉經始乎今公。 怳棟宇之宏開,列闌楯之周重。 撫勝概以獨出,信茲山之有逢。 予揆名而諏義,爰遠取於舞雩之風。 昔洙泗之諸子,侍函丈以從容。 因聖師之有問,各跽陳其所衷。 獨點也之操志,與二三子兮不同。 方舍瑟而鏗然,諒其樂之素充。 味所陳之紆餘,夫何有於事功。 蓋不忘而不助,示何始而何終。 于鳶飛而魚躍,實天理之中庸。 覺唐虞之遺烈,儼洋洋乎目中。 惟夫子之所與,豈虛言之是崇。 嗟學子兮念此,遡千載以希蹤。 希蹤兮奈何,盍務勉乎敬恭。 審操舍兮斯須,凜戒懼兮冥濛。 防物變之外誘,遏氣習之內訌。 浸私意之脫落,自本心之昭融。 斯昔人之妙旨,可實得於予躬。 循點也之所造,極顔氏之深工。 登斯亭而有感,期用力於無窮。

謁陶唐帝廟詞

宋 · 張栻

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層丘。 木偃蹇兮枝相樛,皇胡爲兮于此留。 藹冠佩兮充庭,潔芳馨兮載陳。 純衣兮在御,東風吹兮物爲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時敘兮何言。 出門兮四顧,渺宇宙兮茫然。

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樂章

宋 · 張栻

神之來兮何許,風蕭蕭兮吹雨。 悄屏氣兮若思,嚴霓旌兮來下。 昔公車之自南,民望車以欷歔。 今乘駒兮入廟,亦孔悲兮若初。 秋月兮皎皎,嚴霜兮凜凜。 澤終古兮何窮,噫,微管吾其左袵。 酌荆江以爲醴兮,擷衆芳以爲羞。 歌嗚嗚兮鼓坎坎,惠我民,爲此留。 神之去,何所游。 風颯颯,挾歸輈。 倏昭明兮上征,撫一氣兮橫九州。 有新兮斯宇,竹森森其在戶。 嗟我民兮勿傷,公時來兮一顧。 有新兮斯堂,竹猗猗其在旁。 嗟我民兮勿替,公顧民兮不忘。

送八兄

宋 · 張栻

彌旬積雨穗生耳,冬壑未渠收潦水。 圍爐情話政爾佳,乃復歸舟行萬里。 三年百感卧湘城,風急鶺鴒原上情。 豈無他人意獨真,每覺軟語溫如春。 少年銳氣凌八區,晚以樂義稱鄉閭。 聞人有急若己如,天報兩子雙明珠。 小隠卜築蘭溪邊,修篁喬木今參天。 是非榮辱不到處,卷書一榻清晝眠。 人言壽骨隠脩眉,慶事鼎鼎供期頤。 豈惟宗族託軌範,政倚晚節增光輝。 有弟有弟復何爲,杜門讀書人謂癡。 故山未遂掃松願,江頭獨立送歸時。

五士游嶽麓圖

宋 · 張栻

閉門六月汗如雨,出門褦襶紛塵土。 文書堆案曲肱卧,夢逐征鴻過前浦。 西山突兀不可忘,勇往政須求快睹。 朝暾未升起微風,中流吚啞挾鳴櫓。 長林秀色已在望,有如出語見肝腑。 意行愛此松陰直,眼明還喜碑字古。 高低梵釋著幽居,深隠仙家開閟宇。 忽看宮牆高十丈,學宮峩峩起鄒魯。 斯文政倚講磨切,石室重新豈無補。 危梯徑上不作難,橫欄截出可下俯。 惟茲翼軫一都會,往事繁華雜歌舞。 變遷返覆寧重論,昔日樓臺連宿莽。 邇來人物頗還舊,豈止十年此生聚。 泉流涓涓日循除,華表何時鶴來語。 炎氣知不到山林,茗碗蒲團對香縷。 鼎來杖屨皆勝引,季也亦復同步武。 洛陽年少空白頭,三閭大夫浪自苦。 一笑便覺真理存,高談豈畏丞卿怒。 不圖畫僧聖得知,貌與兒童作夸詡。 請君爲我添草堂,風雨蕭蕭守環堵。

次韻伯承見簡探梅之什且約人日同遊城東

宋 · 張栻

江湖漫浪歲年晚,雖有梅花誰寄遠。 城中可人獨吳郎,不惜日力供往返。 東郭枝頭玉雪明,下有清淺溪流橫。 新春好趁花前約,莫待飄零空作惡。

張安國約同賦仇氏㔶甕酒

宋 · 張栻

人間炎熱不可耐,君家甕頭春未央。 想當醉倒卧永日,夢遶清淮歸故鄉。 後生那得識此酒,從君乞方還肯否。 徽州作賦爲欷歔,荆州詩來端起予。

李仁父寄茯苓酥賦長句謝之

宋 · 張栻

岷峩山中千歲松,枝虬幹直摩青空。 雪霜剝落中不槁,膏液下與靈泉通。 龜跧鳬伏自磊砢,金堅玉潔仍豐融。 篝明夜取喜得雋,煮鼎朝聽如吟風。 杵成坐上看飛雪,更和酪乳收全功。 當知至味本無味,子若服之壽莫窮。 巽巖脊梁硬如鐵,冠峩切雲佩明月。 百好都隨春夢空,大藥獨傳鴻寶訣。 中霄咀嚼不摇頭,玉池生肥嚥不徹。 憐我百慮形蚤衰,裹贈扶持意何切。 丹砂著根謾爾傳,脂澤釀黍計已拙。 由來妙道初不煩,此法莫從兒輩說。 徑思舉袂揖浮丘,下視塵世真一吷。 朱顔留得亦何爲,追逐同堅歲寒節。

和吳伯承

宋 · 張栻

一葦湘可航,風濤逮春深。 裴臺咫尺地,勇往復雨淫。 窗前幾紅藥,俯首如不禁。 悠悠覽物化,了了知予心。 卜鄰得佳士,問學方駸駸。 端如雲間鶴,不受塵埃侵。 應門有長鬚,杖策許相尋。 匪爲食有魚,杞桋采牆陰。 聽我清廟詩,三歎有餘音。 洋洋百世下,斯道豈陸沉。 君看有本源,發端自涔涔。 願君勉勿倦,抱膝試長吟。 儻臻名教樂,何必懷山林。 新詩尚來嗣,庶以貽規箴。

用前韻送彪德美

宋 · 張栻

嘗嗜貴知味,短綆難汲深。 讀書不能發,但自成書淫。 况復翻異說,潢流渺難禁。 豈知言意外,妙此惟微心。 初無古今異,歲月謾駸駸。 五峯講學地,歎息風雨侵。 前時約同途,舊遊愴追尋。 鳴鳳不可見,修竹餘清陰。 斯文天未喪,千載發韶音。 春風滿天宇,魚鳥自飛沉。 河流貫霄極,芥舟膠寸涔。 神交獨吾子,妙處但微吟。 文會匪易得,未應歸故林。 君無泉石癖,膏肓詎須箴。

再用前韻

宋 · 張栻

元化首萬類,聖學極幾深。 有如亞聖賢,尚謹殆與淫。 淺見僅一斑,歡喜不自禁。 豈知天地全,於穆千聖心。 嗟哉我學子,進道宜駸駸。 立志務弘毅,異說毋交侵。 仁端驗發見,精微試探尋。 超然見大體,皎日破重陰。 重新鄒魯傳,挽回韶濩音。 當年不自勉,與物終堙沉。 神龍倏變化,豈復顧泥涔。 有來南山友,更唱共迭吟。 羣材欲封殖,杞梓看成林。 慇懃勸學子,逆耳成良箴。

采菊亭

宋 · 張栻

陶公千載人,高標跨餘子。 豈無濟時念,歛蔭獨知止。 歸來卧衡門,無慍復何喜。 九日天氣佳,東籬擷芳蕊。 舉頭見南山,佳處政在此。 地偏心則遠,意得道豈否。 張侯謝銀魚,築室娛燕几。 小亭才尋丈,景物自新美。 頗聞雙瞳清,亦復强步履。 不妨數登臨,倚杖看雲起。 高詠悠然篇,飛鴻送千里。

送楊廷芳三首 其一

宋 · 張栻

自吾友若人,歎息恨不早。 相逢未出語,已足慰懷抱。 寒窗逾浹旬,百慮略傾倒。 霜晴不留客,別語詎能好。 不盡此時情,梅邊試深討。

送楊廷芳三首 其二

宋 · 張栻

昔人忘言處,可到不可會。 還須心眼親,未許一理蓋。 辭章抑爲餘,子已得其最。 當知鄒魯傳,有在文字外。

送楊廷芳三首 其三

宋 · 張栻

平生風雨夕,每念名節難。 窮冬百草歇,手自種琅玕。 吾子三十策,字字起三歎。 豈欲求人知,正自一心丹。 請哦碩人詩,匪爲樂考槃。

送鮮于大任入成都幕

宋 · 張栻

虜馬昔飲江,扁舟憶同騖。 翁方爲國謀,客以名義故。 安危匪前料,得失渠異趣。 淮壖渺風雪,王事有程度。 息偃多在床,君車不停駐。 初無作難色,所立詎愆素。 嗟我吳門別,風木歲徂暮。 相逢復湘城,往事忍回顧。 獨餘後凋心,特立凜不懼。 莫邪雖云利,寧作囊錐露。 善藏要有待,小試隨所遇。 終無缺折虞,豈但走狐兔。 吾州得良牧,民力或可裕。 本根頼封殖,彊索費調護。 從容試長思,取急無窘步。 作別忽草草,懷抱復誰付。 他時下瞿唐,訪我林下屨。 儻於功名餘,更講末後句。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