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柔(?~一一八四),字體仁,號休齋,永春(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進士,調台州判官。歷建州、汀州教授,知循州、賀州。以不附秦檜解官,主管沖祐觀。孝宗淳熙十一年卒。有《詩聲譜》二卷、《休齋詩話》五卷等,已佚。事見《晦庵集》卷八七《祭陳休齋文》,清乾隆《永春州志》卷九有傳。今錄詩十六首。
共 17 首诗词
山花有空相,江月多清暉。 野意寫不盡,微吟浩忘歸。
巨石橫空豈偶然,萬雷奔壑有飛泉。 好山雄壓三千界,幽處常栖五百仙。 雲際樓臺深夜見,雨中鐘鼓隔溪傳。 我來不作聲聞想,聊試茶甌一味禪。
司馬胸中著雲夢,杜陵眼底蓋乾坤。 吾衰不復論茲事,飽看孤帆落遠村。
煙蘿穿幾重,柴車倦驅駕。 忽尋鐘磬音,山腰得僧舍。 主僧聞我來,曳杖出相迓。 揖我坐虛閣,登臨欠臺榭。 老屋數椽餘,風物自閑暇。 古木出雲杪,遥岑來竹罅。 下臨一泓水,涵光冷相射。 但能了此生,未遽慚大厦。 我本山中人,偶失學圃稼。 爲米聊復留,兩同僧過夏。 得舟家可浮,遇竹宅便借。 是處皆南山,何必東籬下。 悠悠去忘歸,寧畏長官罵。 松月苦留客,徘徊度清夜。 明朝過桃溪,溪女莫相詫。
行到山窮處,微茫島嶼青。 百年多逆旅,萬事一長亭。 風雨晚潮急,魚蝦曉市腥。 平生誦佳句,今見海冥冥。
古寺來投宿,雲巖第幾層。 有詩堪供佛,無事且依僧。 小閣泉喧枕,修廊雨暗燈。 好峰看未足,夢繞碧崚嶒。
別乘清名滿世間,却來堂下植檀欒。 已無俗物敗人意,且與此君同歲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風一枕玉聲殘。 雁行吏退鈴齋靜,想見巍冠獨倚闌。
斯文何罪竄南荒,來謁孤祠淚數行。 恐有遺書藏壞壁,豈無哀賦吊沅湘。 精神不受氛煙蔽,道義長涵日月光。 四壁蕭蕭香火冷,何人能與作堂皇。
層江波靜鰐如掃,一畝寒陰禽自呼。 莫把甘棠比韓木,令人灑涕共長吁。
康成迹寄書带草,玄德祥標羽葆桑。 名與此山俱不朽,何如煙杪鬰蒼蒼。
大雅寥寥不復還,如公幾得古人全。 格高枯淡復志賦,意到渾淪原道篇。 趙子遺編今復亂,歐公校本孰能傳。 古音祕矣尤難識,聊與磨鉛一究研。
多病登臺今古情,菊花摇蕩午凉生。 山前木落石巖出,海上潮來秋渚平。 野興已隨芳草還,歸鞭更傍落霞明。 愧無十丈開花句,獨卧禪房心自清。
人境初無車馬喧,卜居原得近姜村。 山圍古寺苔生砌,花落前汀潮打門。 已許揭身如日月,不妨爲客任乾坤。 清詩海內流傳久,亭下空餘石硯存。
欲將興廢問洪鈞,來謁孤墳獨愴神。 千載高風餘凜凜,一池秋水自粼粼。 門前帆影來天際,林杪鐘聲落海濱。 此道寥寥今復振,不應漁水是東鄰。
當年把臂入龍山,猶記相逢醉夢間。 君似孤雲了無礙,我如倦翼早知還。 茅簷負日真成算,竹榻論詩整破顔。 欲問太平真氣象,夜來風月到松關。
追憶唯菴真可人,詩成咳唾筆如神。 使登是閣一快掃,當有銀鈎鐵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