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李石宋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幾,號方舟子,資州(今四川資中)人。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清光緒《資州直隸州志》卷一三)。調成都戶曹參軍。召爲太學錄,遷太學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學官(《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轉運判官,尋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二十四卷,事見本集卷一○《自敘》。 李石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方舟集》爲底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共 519 首诗词

作品

九里松

宋 · 李石

荷花湖上船,松影沙外渡。 松行又九里,凉蘚引深步。 石橋枕溪斜,中有入山路。 意行忘屈曲,拄杖扣層戶。 入門已欣然,但恐所見阻。 更須上高樓,霽影蒙薄霧。 急風層巔起,霧破山缺處。 青林一點明,炯炯白鳥度。 獨坐不須禪,山水得妙悟。

山圖

宋 · 李石

丹砂山中期,交梨海上約。 崎嶇九折坂,準擬一丸藥。 至今山仙翁,已跨紫霄鶴。 鶴去當歸來,塵世憶如昨。 天使自天降,招去遊五岳。 洞府日月長,流水花片落。 我來似天意,一官不足縛。 道氣迄未充,何以痊瘴惡。 雲霞閟靈蘂,霧雨罩仙萼。 臭稗雜菁英,凡草混荃若。 未免七十毒,誰敢試口嚼。 上焉憂國病,下者念民瘼。 安得如昔人,一舉翔寥落。

同鄧使君賞雙頭牡丹

宋 · 李石

兼金必貴雙,玨玉不獨隻。 嫣然彼叢生,佳處亦求匹。 沙寒水成練,雪洞山立壁。 春回小洛陽,淑氣自融液。 主人似維摩,拈花許入室。 不礙清浄眼,粉黛眩青赤。 聯香颯輕吹,並影旭朝日。 有如猗蘭心,相同不相敵。 偶來飲此酒,對花情有激。 試哦常棣章,反經道如一。

黎墨

宋 · 李石

少休大夫封,應夢上公祿。 向來巖壑姿,高節媲青竹。 低徊文繡地,自謂遷進速。 邇者爲客卿,翰苑文史足。 炎炎雖可鄙,炳炳有足錄。 一朝汙濁流,錢券滿吾蜀。 童山要進取,萬石壓車軸。 通侯寵富民,都尉侈搜粟。 雖蒙須臾榮,不蓋平生辱。 社櫟乃天全,不及不才木。 春秋戒求名,吾詩紀山麓。

王顯之求名其二子曰忠厚曰忠恕

宋 · 李石

有子固可賀,無子誰爲羞。 堯聖傳世念,厲醜似己憂。 有子與無子,人事天爲謀。 王家烏衣巷,葉葉追前修。 乃翁萬卷書,一一手校讎。 厚恕命爾名,萬金美田疇。 種德日復日,藨蔉期深秋。 字表名所出,遠意孔與周。 陶公責端宣,晉人警師仇。 君家膝上郎,有如昔徐侯。 富貴二雛語,豈有卑微休。

西堂前老松狀如偃蓋或云即摩頂松也松産茯苓爲人竊去松今不存因栽數小松補其處書此詩壁上

宋 · 李石

阿師從何來,最是兩肩苦。 一頭載梵書,一頭荷慈母。 至今江上松,東西隨仰俯。 此松豈有情,摩頂記佛語。 松根白衣僊,日夜瑞光吐。 翩然紫霄上,蟄龍起雷雨。 我來悟前緣,父老指環堵。 風花即几席,經草隨步武。 重栽渺生意,合抱階尺土。 他年十八公,此地記初祖。

木芙蓉

宋 · 李石

榮枯一氣內,造化本自公。 春花與秋蔕,孰云有不同。 試看木芙蕖,雨露滋芳叢。 嫣然生百巧,秀色傾房櫳。 婢子有不愜,偃蹇霜枝紅。 溪柳疎其西,池荷亞其東。 等作一物看,曾是煩春工。 開闔寓至理,歲事號秋風。 惟有桃李場,感歎無言中。

人日集蟆頤視堰

宋 · 李石

大江拆兩股,小江分一支。 秋水七八月,老蟆喜持頤。 往往自誇大,未覺海若嗤。 灌溉雖小惠,湮溺已可危。 父老指水跡,棲苴掛林枝。 高田混坑谷,漠漠沙風吹。 城堞不數步,長堤漫委蛇。 我非河洛想,頗爲梁益悲。 神禹豈不到,吾蜀幾爲池。 人日有故事,敢後壺漿期。 野叟餽魚兔,鼓舞亦致詞。 一笑謝父老,何由救民饑。 但得麥早熟,眼底無瘡痍。 老守爲爾醉,燈火江之湄。 老蟆亦放光,跳月天南垂。

小桃

宋 · 李石

方春花氣蘇,誰忍犯霜曉。 漫山千樹桃,縮頸聽春鳥。 獨此開數株,此桃也不小。 晨霞碎林霏,絳雪壓枝裊。 梅魂正零落,月影夜悄悄。 陳新接物態,俯仰映池沼。 蓬萊有大桃,歲月較多少。 自從偷兒得,弱水隔浩渺。 且與傾綠尊,乍見喜圍繞。 尚有芥子微,須彌寄毫杪。

送張道士遊西山至道觀

宋 · 李石

雪打窗外竹,共卧窗間床。 起來忍饑凍,對坐唯爐香。 寫之三尺琴,遶屋聲琅琅。 相從無此好,要俶西山裝。 西山接飛鴻,路入雲水鄉。 六月餘積雪,冬木含春芳。 羣仙競來往,御風騎鳳凰。 我昔曾見之,瞳子瞭且光。 張子長鬣師,沆瀣入肺腸。 爲取橋下履,仍傳枕中方。 此時覓刀圭,念我雙鬢蒼。

送浩姪成都學官

宋 · 李石

憶昔官博士,所得英俊多。 斥去典蜀學,蜀士煩搜羅。 二井轉轆轤,猶能挹餘波。 袍子白紛紛,有如鏡重磨。 愛汝似二父,此地曾經過。 分職有十師,聖門嚴四科。 儻非一萬卷,難取三百禾。 我有十詠詩,考古煩吟哦。 鼓鐘樂高文,羽翼崇雄軻。 似聞禮殿栢,久矣尋斧柯。 古物天爲惜,蒸薪鬼所呵。 堂堂公議地,歲月窮羲娥。 忍此恣橫說,後來敢誰何。 我集四庫書,琬琰藏洛河。 此外有石經,參酌正舛訛。 熟讀懋汝學,師友相切磋。 汝有屋三間,竹墅連松坡。 日夜望汝成,門戶高嵯峩。 我貧自有道,一竿釣漁蓑。 後生問老子,守死山之阿。

病中謝三山問訊

宋 · 李石

我昔擇師友,所至多朋儔。 道義自然合,如以膠漆投。 一官既已得,勢利尋戈矛。 向者市道交,日親成日讎。 僅餘山林士,共結方外游。 一語不及俗,自是無悔尤。 况乃生死事,同參無異謀。 何暇及汝曹,惴惴性命憂。 此間地步窄,椰子包山丘。 三山妙僧傑,道眼寬處求。 憐我本逐客,饑凍妻孥羞。 有如呼雲鶴,拍拍青泥溝。 儻非香火緣,詎肯相恤收。 阿璋栴檀林,手挽銀河流。 便欲洗俗輩,歡喜解我愁。 阿興兩隨我,五湖盟白鷗。 對師思亡友,中書爛銀鈎。 阿鑑殊可人,出世依大侯。 禪學瑄演輩,圭峯家法優。 人人蹴龍象,一笑風馬牛。 死鼠豈鳳食,徒然嚇鵂鶹。 行藏汝自用,吾生去來休。

大水寓武信二首 其一

宋 · 李石

前時布穀鳴,早種不入土。 翻然變陰沴,兩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禦。 貧民無燈火,下牀已沒股。 曉登樹杪呼,出沒見屋膂。 舟車或幸災,桂玉豈易煮。 天數苟有定,民患誰適與。 我窮一席地,此憂豈暇汝。 爲汝愁天公,閉戶不欲語。

大水寓武信二首 其二

宋 · 李石

民無穴居智,不如彼狐狸。 奔流决戶入,尚懷囊橐資。 倉卒老穉計,共此高樹栖。 茫茫無舟筏,渺渺失陵陂。 號呼性命急,千鈞懸一絲。 引手幸免魚,十五爲流尸。 古今民父母,唯有愷悌詩。 吾詩本不作,聊以箴厥堤。

齊人畫禮器

宋 · 李石

漆器侈初俗,長袖喧都城。 如何古邃殿,天開垂日星。 奇奇與怪怪,惝怳不識名。 我嘗閲此畫,肇自齊永明。 人間務備物,未易窮丹青。 憶昨因郊丘,盛禮嚴天庭。 器服各異數,如此係大成。 仰瞻萬乘聖,遠想三代英。 蟣蝨容著足,鴛鷺參結綪。 西歸訪江梅,鈞天夢初醒。 心焉感此畫,眼角泫欲零。 所見恐未夥,蜀都問君平。

送吳道明推官并問趙莊叔何公禮兄弟

宋 · 李石

送客涪水上,我家珠水湄。 我適歸未得,此別那不思。 高才府從事,芙蕖映清池。 堂堂萬卷書,樂此簿領卑。 公退得繞膝,戲綵笑脫頤。 山路宿雨乾,籬落黄橘垂。 歸鞍三百里,處處吟酒旗。 趙子與南陽,衡門各棲遲。 下馬恐問及,說與黄梅期。 尚念鴻鴈行,冷落秋風吹。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