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方(一一○八~一一四八),字齊之,學者稱唯室先生,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調蕪湖尉,江陰軍學教授。十八年卒,年四十一。有《唯室集》十四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四卷,并輯有《步里客談》二卷。事見本集附錄宋胡百能《陳唯室先生行狀》。 陳長方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唯室集》爲底本,與新輯集外詩合編一卷。
共 55 首诗词
四海九州,如一戯具。 運之失機,人與俱仆。 嗟世小兒,坐旁窺觀。 擬指其手,目動心寒。 偉茲鄴侯,把握是器。 南西北東,唯所欲置。 先擣范陽,困賊兩河。 遠猷不施,遺孽遂多。 藉其餘智,指令李郭。 尚洗甲兵,二都清廓。 再造有唐,如漢子房。 留封亦謝,高卧嵩陽。 老居上宰,前星嵲屼。 誠動昏庸,陰銷篡奪。 寒暑迭運,今三百年。 巖巖英風,儼若在前。 我思古人,心焉密勿。 偉茲鄴侯,才不世出。
德宗貪功失君德,四海力欲干戈平。 但喜馬公窘田悅,滔俊角出飛秋鷹。 綿綿延延到希烈,乘間索賦無時停。 涇師門外一朝起,舟中敵國又朱泚。 倉忙出走幸奉天,大器傾移飜手爾。 西平忠武根于天,奮身一旅當無前。 東猘西虺致首尾,屹立左右相周旋。 馬鳴蕭蕭嚮都鄙,師行引繩士如水。 傳呼齊道相公來,談笑王城藏袖裏。 包戈卧鼓含元廷,青天洗出妖祲清。 遠坊窮巷鷄與犬,寂寂不驚刁斗聲。 德宗胸中暗如墨,懷光效忠終反側。 海內洶湧等沸羹,不有西平那復國。 嗟乎西平誠功高,景鐘太常書勳勞。 爲臣爾爾乃其職,慎勿滿假矜賢豪。
虬鬚天人世不有,兩河股裂羣兇手。 健兒誰復知大家,養子朝朝飲牛酒。 廟堂坐論贊皇公,三鎮便同牛馬走。 濯手爲雨噫爲風,斡旋六合臂運肘。 奇章器僅等罍樽,公人中龍彼犬豚。 數百年來號牛李,氣塞不堪今重論。 感時念古寸心切,更覺會昌勳業尊。 未應精爽焄蒿盡,試哦楚些招斷魂。
道如皎日,絲毫不隔。 人自迷之,轉南爲北。 寥寥千載,𧥄𧥄百家。 精罷力憊,言多道遐。 惟吾夫子,神交累聖。 一念全德,千差盡正。 發古關鍵,推與人同。 學焉得此,作聖之功。 浩乎無倪,體之甚邇。 力扶斯文,仆而復起。 我瞻遺像,非沒非存。 傳之後裔,愈久彌尊。 有功生民,不下神禹。 非知道者,將誰告語。
祖龍吐毒,烈火四焚。 先王載籍,畢罹其屯。 劉漢崛興,訪索丘墳。 羣儒掇拾,百不一存。 綿蕝之野,陋兮叔孫。 胸謀腹斷,己學自尊。 致彼古禮,寥落無聞。 勇哉先生,絕類離倫。 追千歲上,以禮立身。 隠居關右,化行于民。 賓嘉喪祭,唯古之循。 坐令鄒魯,復見咸秦。 巖巖泰山,烈烈秋暾。 先生謹嚴,比德實均。 嗟世習非,誠難具論。 棄禮自快,紛其如雲。 感今陳古,歌以斯文。 庶由高躅,起我後昆。
幪頭疊足,歛目而禪。 聞思盡處,當念超然。 不起於座,遍羣生前。 如行空月,影落百川。 提孩念道,訪求知識。 海山絕處,慈容忽覿。 一俛仰間,今吾非昔。 回首百城,山川歷歷。 大士儼若,非空非有。 毀讚莫及,孰衛孰守。 唯此力人,雄風赳赳。 是亦孔門,禦侮之友。
北方之神非此形,世俗强爲圖其真。 天一生水罔與冥,草玄揚雲知彼情。
子房非漢臣,憫世爲一起。 借力用沛公,東西唯所指。 注措豈因黄石書,出處非由赤松子。 博浪沙中擊祖龍,欲報君仇遑恤己。
赤符兆此水,黄圖蒙楚氛。 上天眷李氏,未許鯨鯢吞。 胚胎出仁人,來佐文皇孫。 如鳳不鷙搏,坐使衆鳥君。 奉天累卵危,柱石繄公存。 奈何兒曹癡,但侈李渾勳。 或云詔令下,雪泣山南軍。 瑣瑣計功閥,淺識難與論。 君看商辛罪,詎可臣周文。 朝有一微子,國勢南山尊。 道大與時背,晚棄天之垠。 溟渤泄毫芒,世已高清芬。 窮通一吷耳,止止毋重云。
三年不相面,思君夕十起。 君趨大江東,此情隨逝水。 仲尼方過宋,亦主司城子。 欲行平生言,詎知不由此。 男兒一語契,發軔見千里。 崎嶇馬迹間,輸誠勞舌齒。 浩歌歸去來,長劍無須倚。
我貧如曲逆,甕牖門垂席。 莽蒼且三餐,鵬鷃俱自適。 功業薰天地,等是一戲劇。 高堂親鵠髮,甘脆尚謀食。 空餘聖門事,黽勉愧强力。 前修皎日星,一一是標的。 未敢如求賜,自畫兼願息。
公居吳淞濱,聲名到童兒。 弓旌羔雁招,尚落滄海遺。 淡然如秋容,杳渺無津涯。 扁舟載西子,獨此見子皮。 兼收及我輩,一視白與緇。 他年高士傳,讀者當見思。 不但首陽士,廉稱百世師。
記公當日事,天上冠羣英。 偕計旅庭實,稚齒先飛聲。 胸中五色絹,補衮澤斯民。 云胡卷而歸,不效岐山鳴。 翛然脫外累,志尚惟清寧。 坐使嘉穀富,無復生蝗螟。 因公古人風,併得千載情。
好在蘇夫子,琴書安穩不。 尺書寄雙鯉,一一無沉浮。 不見才幾日,沃若桑已稠。 應與曜菴人,靜話同茶甌。 目送歸飛鴻,縹渺天南頭。 趣合略畦畛,道同當共謀。 何時暫來旋,促駕毋停輈。
秦刑次骨政如虎,六合瓦分訪前主。 龍蛇五年垓下定,尺地寸天皆漢土。 青門抱甕等齊民,齎志肯教重屈身。 採薇昔日首陽下,豈謂周武慙商辛。 爲臣委質貳乃辟,况我陪封存故國。 不知荒虐但知君,可卷隨人心匪席。 每開汗簡爲潸然,出處真成不愧天。 袖手叵堪餘伎癢,往弔酇侯消未然。 高皇漫道羣雄祖,何似蕭王更英武。 一相不能推赤心,終至遭君玩掌股。 君不見臧文仲,厚祿知賢不能共。 千古難辭竊位譏,我爲酇侯還忸怩。
阿衡專美有商初,誰氏彷彿前規橅。 漢末諸君憤城狐,外召紹卓爲韓盧。 毒流三輔被京都,鈇鑕至乃誅無鬚。 紛紜少定淚塢誅,諸君自名穀與孤。 海內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爭馳驅。 孔明高卧南陽廬,視之過前初若無。 三顧幡然去枌榆,實類有莘彼丈夫。 玄德沒地存孤雛,昏暗僅比曹丕奴。 扶之立國西南區,君臣內外靡咨吁。 茲事可直桐宮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並齊夷吾,是將魚目方璠璵。 九原可作誰歸與,嗚呼斯人真起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