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士珪(一○八三~一一四六),號竹菴,俗姓史,成都(今屬四川)人。十三歲求爲僧,初依成都大慈寺宗雅,後南遊謁諸尊宿,師龍門佛眼清遠。徽宗政和末,出世和州天寧寺。高宗紹興間奉詔開山雁蕩能仁。十五年(一一四五),住溫州龍翔寺。十六年卒,年六十四。爲南嶽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釋士珪詩,據《續古尊宿語要》、《嘉泰普燈錄》等書所錄,編爲一卷。
共 111 首诗词
衲帔蒙頭,下板頭邊,且打瞌睡。 蒲團疊足,長連牀上,隨分挨肩。 忽然露柱眼開,聖僧也須出院。 切忌釘椿搖櫓,更須看風使帆。 各各總在其中,人人自宜照顧。 且道照顧個什麽,堂中賓主句,覿面沒親疏。
一山南北煙霞裏,兩寺東西林麓間。 開眼如今渾是夢,莫言真個在廬山。
面前一道如絃直,當門不用栽荆棘。 陝府鐵牛,昨夜失卻尾巴;嘉州大像,不是白拈賊。 趙州南,石橋北。 黄河九曲吞崑崙,大悲院裏安彌勒。
東林百不會,瞎驢隨大隊。 鞭打不進前,步步只倒退。 一日復一日,靈臺轉昏昧。 死去入地獄,永劫終不悔。 開口見心肝,實語當懺悔。
錯錯,東林手把斷貫索,諸方鼻孔都穿卻。 人問如何不自穿,自己鼻頭難摸索。 而今子細細思量,元來不是而今錯。
金鏃慣調經百戰,錢鞭多力恨無讎。
一陽生,萬物萌。 天本清,地常寧。 四時行,萬彙成。 如緯經,如權衡。 天心平,人心誠。 日月明,鬼神警。 方知天地分濁清,古今無虧盈。 聖泉拄杖猶通靈,敲骨出髓。 方悟從上諸聖碗鳴聲,猶較芭蕉半月程。
半夜穿針,盡十方皆成線路,你諸人爲什麽透不過。 天明喫粥,無一絲毫不露真機,你諸人爲什麽撥不轉。 透不過處,路布分明。 撥不轉時,真機獨露。 半夜夢中驚驟雨,三更枕上聽秋聲。
烈火焰中,蟭螟蟲如何棲泊。 大爐韛裏,金剛鑽燒得通紅。 驀然腦後一錐,鐵佛也須汗出。 佛祖重新煅煉,衲僧再上鉗鎚。 直饒千手大悲,這裏如何摸索。 打破從教重錮鏴,休言鈍鐵費鉗鎚。
天晴開水路,無事設曹司。 病多諳藥性,小慈妨大慈。
塵融法界,念盡毗盧。 千眼頓開,纖塵不立。 遊戲寶明空海,超越菩提覺場。 善財入樓閣之門,重重無盡。 居士供蒲塞之饌,種種莊嚴。 以上妙飲食供養爲法門,以廣大願心總持爲佛事。 一一攝入,一一交參。 一一圓融,一一周徧。 理事平等,真俗混融。 凡聖同源,因果不二。 直得文殊騎獅子,入普賢鼻孔裏藏身。 普賢騎象王,入文殊眼睛裏瞌睡。 釋迦彌勒,掩耳偷鈴。 勢至觀音,抱贜叫屈。
老龍千丈湫,晴空散飛雪。 尊者諾詎羅,坐視眼眨眨。 老禪來住山,梵志翻著襪。 乍可刺汝眼,且要話頭活。
老禪不打鼓山鼓,送老來看雁范山。 傑閣重樓都不見,溪邊茅屋兩三間。
釋迦彌勒,猶是他奴。 臨濟德山,是何草芥。 向上一路,荆棘成林。 更欲翻身,墮崖落塹。 總不動著,當處活埋。 生機臨時,翻成亂統。 穿耳胡僧葱嶺去,夜行踏雪馬蹄輕。
懸泉千尺瀉龍湫,一葉蕭蕭萬木秋。 坐看孤雲行看月,更無佛法掛心頭。
晷運推移無不動,日南長至幾曾遷。 應時納祜無他事,依舊三門開兩邊。 三門開兩邊,一句具三玄。 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