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陳師道宋

陳師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無己,自號後山居士,學者稱後山先生,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貧,苦志好學。年十六,以文謁曾鞏,遂留受業。神宗熙寧中,王安石經學盛行,師道心非其說,絕意仕進。元豐四年(一○八一),曾鞏奉詔修史,薦入史館,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蘇軾等薦(《蘇軾文集》卷二七《薦布衣陳師道狀》),起爲亳州司戶參軍,充徐州教授(本集《謝徐州教授啟》)。七月,除太學博士(《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三○),因五月間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見蘇軾,仍罷爲徐州教授(本集《謝再授徐州教授啟》)。五年,移潁州教授(任淵《後山年譜》)。紹聖元年(一○九四),坐蘇軾餘黨,謫監海陵酒稅(本集《與魯直書》)。二年,調彭澤令,以母喪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書省正字(《後山年譜》)。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扈從南郊,天寒無綿衣,以寒疾卒於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遺著由門人魏衍編爲《彭城陳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詩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陳先生集記》),已佚。有《後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詩多于魏本)、《後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淵《後山詩注》傳世。《宋史》卷四四四有傳。 陳師道詩,以宋蜀刻大字本《後山居士文集》(有紹興二年謝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頁,據目錄以宋刻《後山詩注》本補足)。校以宋刻《後山詩注》(殘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圖書館,簡稱宋注本)、高麗活字本《後山詩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叢刊》據此影印,簡稱高麗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後山詩注》十二卷(簡稱庫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趙駿烈刻本《後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據明弘治十二年馬暾刻本《後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編,簡稱趙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後山集》二十四卷(簡稱四庫本)、張鈞衡《適園叢書》本《陳後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據舊鈔本翻刻,簡稱張本)。除宋刻殘本外,五本共同的異文校語簡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見於校本諸詩,編爲第七卷,新輯集外詩附後。

共 711 首诗词

作品

妾薄命二首 其一

宋 · 陳師道

主家十二樓,一身當三千。 古來妾薄命,事主不盡年。 起舞爲主壽,相送南陽阡。 忍著主衣裳,爲人作春妍。 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死者恐無知,妾身長自憐。

妾薄命二首 其二

宋 · 陳師道

葉落風不起,山空花自紅。 捐世不待老,惠妾無其終。 一死尚可忍,百歲何當窮。 天地豈不寬,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殺身以相從。 向來歌舞處,夜雨鳴寒蛩。

南豐先生挽詞二首 其一

宋 · 陳師道

早棄人間事,真從地下游。 丘原無起日,江漢有東流。 身世從違裏,功名取次休。 不應須禮樂,始作後程仇。

南豐先生挽詞二首 其二

宋 · 陳師道

精爽回長夜,衣冠出廣庭。 勳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 道喪餘篇翰,人亡更典刑。 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經。

送外舅郭大夫槩西川提點刑獄

宋 · 陳師道

丈人東南來,復作西南去。 連年萬里別,更覺貧賤苦。 王事有期程,親年當喜懼。 畏與妻子別,已復迫曛暮。 何者最可憐,兒生未知父。 盜賊非人情,蠻夷正狼顧。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慮。 萬里早歸來,九折慎馳騖。 嫁女不離家,生男已當戶。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豈誤。

送內

宋 · 陳師道

麀麌顧其子,燕雀各有隨。 與子爲夫婦,五年三別離。 兒女豈不懷,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從母,可喜亦可悲。 關河萬里道,子去何當歸。 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爲期。 百畝未爲多,數口可無饑。 吞聲不敢盡,欲怨當歸誰。

別三子

宋 · 陳師道

夫婦死同穴,父子貧賤離。 天下寧有此,昔聞今見之。 母前三子後,熟視不得追。 嗟乎胡不仁,使我至於斯。 有女初束髮,已知生離悲。 枕我不肯起,畏我從此辭。 大兒學語言,拜揖未勝衣。 喚耶我欲去,此語那可思。 小兒襁褓間,抱負有母慈。 汝哭猶在耳,我懷人得知。

寄外舅郭大夫二首 其一

宋 · 陳師道

巴蜀通歸使,妻孥且舊居。 深知報消息,不忍問何如。 身健何妨遠,情親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淚盡數行書。

寄外舅郭大夫二首 其二

宋 · 陳師道

丈人魯諸生,明刑如皋陶。 幸寬右顧憂,未惜一身遥。 西南萬里行,可以斷繩橋。 慎勿用惠文,神母仁如堯。

城南寓居

宋 · 陳師道

游子暮何歸,韋杜城南村。 秋水深可測,挽衣踏行雲。 道暗失歸處,棲鳥故不喧。 牛羊閉籬落,稚子猶在門。

江湖堂

宋 · 陳師道

莫愛西湖好,涓涓去不迴。 無情是江水,猶解及時來。

憶少子

宋 · 陳師道

端也早豐下,歲晚未可量。 我老不自食,安得如我長。 呱呱棄不子,退省未始忘。 吾母亦念我,與爾寧相望。

眠雲齋

宋 · 陳師道

已是登臨晚,長須愛惜春。 終當捐世事,來作卧雲人。

贈二蘇公

宋 · 陳師道

岷峨之山中巴江,桂椒柟櫨楓柞樟。 青金黄玉丹砂良,獸皮鳥羽不足當。 異人間出駭四方,嚴王陳李司馬揚。 一翁二季對相望,奇寶橫道驥伏箱。 誰其識者有歐陽,大科異等固其常。 小却盛之白玉堂,典謨頌雅用所長。 度越周漢登虞唐,千載之下有素王。 平陳鄭毛視荒荒,後生不作諸老亡。 文體變化未可量,萬口一律如吃羌。 妖狐幻人犬陸梁,虎豹却走逢牛羊。 上帝惠顧祓不祥,天門夜下龍虎章。 前驅吳回後炎皇,絳旂丹轂朱冠裳。 從以甲胄萬鬼行,乘風縱燎無留藏。 天高地下日月光,授公以柄扶病傷。 士如稻苗待公秧,臨流不渡公爲航。 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彊。 探囊一試黄昏湯,一洗十年新學腸。 老生塞口不敢嘗,向來狂殺今尚狂,請公別試囊中方。

暑雨

宋 · 陳師道

密雨吹不斷,貧居常閉門。 東溟容有限,西極更能存。 束濕炊懸釜,翻牀補壞垣。 倒身無著處,呵手不成溫。

送江楚州

宋 · 陳師道

濠梁初得意,闕里舊論詩。 晚歲何多難,經年始一辭。 淮人饑饉後,良吏拊循時。 欲託山陽簿,翁歸不受私。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