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跂,字斯立,時稱學易先生,東光(今屬河北)人。摯子。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進士,釋褐亳州教授。哲宗元祐初,移曹州教授。歷雄州防禦推官,知彭澤、管城、蘄水縣。以其父爲御史中丞,不得仕朝官。紹聖初,又因其父入黨籍,牽連免官。徽宗立始復官,卒於政和末,官終朝奉郎。有《學易集》二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爲八卷,其中詩四卷。事見《宋史》卷三四○《劉摯傳》。劉跂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學易集》爲底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共 228 首诗词
移居逼城阿,頗似山中住。 當軒列佳石,繞舍紛高樹。 園林便爲主,魚鳥欣相聚。 春來物物好,適意隨所遇。 是適本無因,亦復無定處。 當有忘機人,知我此中趣。
憶昨去國初,置傳史所監。 季也行泣隨,往舍都城南。 沐我屢飯我,終此一日淹。 明作分嶺水,苦別心如惔。 遄歸護孥重,却掛東川帆。 停橈憩汴泗,攬轡趨霍灊。 間關又相對,共被栖窮簷。 未畢十日懽,已復秣征驂。 猗嗟季行役,曷日弛負擔。 長懷芳草句,未讀衣已沾。 先人門戶事,駑力詎克堪。 一朝奇禍發,熾甚烈火炎。 頑迷得憂辱,自取非謗讒。 危巢風雨漂,菅蒯不足芟。 于時季來歸,棄官不待占。 收合敗散餘,頼此守獨嚴。 闔門數百指,一一恩意涵。 輯睦乖迕情,牢不見隙纖。 聚糧非短轂,千里均屬厭。 囊書動高聽,恩環賜東漸。 吾親所奇貴,挺立故不凡。 晚節就難冀,前非掩多慚。 正如已躄人,欻起蒙鍼砭。 衰顔積霜雪,幸亦解羈銜。 昨從憂迫來,將復見安恬。 西廊坐食菽,可以慰饑饞。 漸欲親酒盞,頗思疏藥奩。 願季愛玉體,豢我及西崦。 從今荷明時,歡樂百無嫌。 酬恩無處所,香火供瞿聃。
渺渺孤舟逝,計日望舊居。 萬族各有託,吾亦愛吾廬。 栖栖失羣鳥,暫與田園疏。 令日始復來,再喜見友于。 緬然睇崇丘,負疴不獲俱。 試携子姪輩,且還讀我書。 親戚共一處,過此奚所須。 起晚眠常早,誰謂形迹拘。 厚恩固難忘,慨然念黄虞。 養真衡茅下,不樂復何如。
歲月如歸鴻,秋至欻將翔。 郊原带爽氣,榆柳媚無光。 客子抱幽獨,耿耿誰與明。 不辭青鞋賤,來躡君子堂。 君子松檜姿,勁不慘風霜。 其交淡如水,衆口未易嘗。 忘言默領會,此意却難忘。 不飲知酒趣,聊復酌公漿。 寒燈夜寥閴,一笑未渠央。 誰令別離此,夢寐長相望。
我生非良材,頑礦不受礪。 讀書但漁獵,初不名一藝。 形骸弱如柳,暑雨更疲曳。 清風何時生,一掃去酷吏。
孫友太瘦生,相遇一何闊。 途窮欲改操,冉冉在故轍。 贈君七年艾,輒爲兒女奪。 養生有標本,姑息良已末。
我有好詩酒,端爲舅氏作。 陳遵見張竦,雖見不改樂。 小官未朝謁,日日事飲博。 書來託天真,笑我守糟粕。
二尹山東秀,一第安足賀。 滕侯薦鶚書,極口良未過。 青衫五斗米,所要脫饑餓。 自重士當然,蓄積非爲貨。
前年郭法曹,寓直經略院。 同時幕府歸,獨送兩秋燕。 新書滿百帙,鉛槧老不倦。 他時淮南子,試爲離騷傳。
養志如養力,益峻在益礪。 大方略畦畛,小智私才藝。 古來要倔彊,檻折不可曳。 何謂薛贛君,小生敢相吏。
擇術患不終,未易笑迂闊。 發軔三尺輪,不改萬里轍。 死生漢節共,巨猾氣爲奪。 坐令李都尉,慟哭天壤末。
鴟夷笑井瓶,同是意匠作。 拘方等歸盡,放意差獨樂。 往時二千石,天子償負博。 彼視淑德侯,何堪貯糟粕。
歌詞郢中來,未數白與賀。 一斑昧全虎,端似隙中過。 可憐光萬丈,不救妻子餓。 平生嚴鄭公,皂隸有餘貨。
吏隠非山林,州府爲道院。 莫夸非食肉,虎頭頷如燕。 公田亦種秫,瞥去飛鳥倦。 何用蕭德施,先生自爲傳。
羸軀抱肺惡,喘甚劇奔豚。 水飯輒短氣,矧敢近酒尊。 君亦謝嵇阮,力釂不盈分。 相看但蕭索,何以慰離羣。 往昔各少年,束带登橋門。 白眼霄漢際,冥鴻注孤鶱。 我髯今蒼黄,君髮亦翩翻。 同吏一州縣,凍螢彊相溫。 豗頹歲月去,此事更誰怨。 願君愛玉體,長使百憂諼。 非關易斗粟,政恐耕耘煩。 他時老相問,一笑坐忘言。
嬋娟水邊楊,宛是渭川竹。 光翠相動搖,照我尊酒綠。 松風含衆籟,雲月澹華燭。 何必簫與鼓,清言媚幽獨。 當年妙風致,文采自膏沐。 會逢百煉明,照此燕趙玉。 晨風惜行色,車騎喧出宿。 一笑如未忘,新詩寓歸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