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蘇轍宋

蘇轍(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洵、兄軾同以文學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六年,又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議事每與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陳州教授、齊州掌書記、簽書應天府判官。元豐二年(一○七九),兄軾被罪,轍亦坐貶監筠州鹽酒稅。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諫,尋遷起居郎、中書舍人,累遷尚書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門下侍郎。八年,哲宗親政,起用新黨。紹聖元年(一○九四),以元祐黨人落職,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議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遷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舉鳳翔上清太平宮,定居潁昌府。崇寧中重開黨禁,罷祠。大觀二年(一一○八),復朝議大夫,遷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轉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詩傳》、《春秋傳》、《欒城集》等,并行於世。《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傳。 蘇轍詩,以明萬曆間清夢軒刊《欒城集》(其中《欒城集》五十卷,《欒城後集》二十四卷,《欒城第三集》十卷,《欒城應詔集》十二卷)爲底本。參校宋刻殘本《蘇文定公文集》(簡稱宋大字本)、宋遞修本《蘇文定公文集》(簡稱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讓栩刻本(簡稱明蜀本)、《四部叢刊》明活字本(簡稱明活字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蘇全集》本(簡稱三蘇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共 1857 首诗词

作品

郭綸

宋 · 蘇轍

郭綸本蕃種,騎鬥雄西戎。 流落初無罪,因循遂龍鍾。 嘉州已經歲,見我涕無窮。 自言將家子,少小學彎弓。 長遇西鄙亂,走馬救邊烽。 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平生事苦戰,數與大寇逢。 昔在定川寨,賊來如羣蜂。 萬騎擁酋帥,自謂白相公。 揮兵取其元,模糊腥血紅。 戰勝士氣振,赴敵如旋風。 蚩蚩氈裘將,不信勇且忠。 遥語相勸誘,一矢摧厥胸。 短兵接死地,日落沙塵蒙。 馳歸不敢息,馬口銜折鋒。 誰知八尺軀,脫命萬死中。 忽聞南蠻叛,羽檄行匆匆。 將兵赴危難,瘴霧不辭衝。 行經賀州城,寂寞無人蹤。 攀堞莽不見,入據爲築墉。 一旦賊兵下,百計燒且攻。 三日不能陷,救至遂得通。 崎嶇有成績,元帥多異同。 有功不見賞,憔悴落巴賨。 已矣誰復信,言之氣恟恟。 予不識郭綸,聞此爲斂容。 一夫何足言,竊恐悲羣雄。 此非介子推,安肯不計功。 郭綸未嘗敗,用之可前鋒。

初發嘉州

宋 · 蘇轍

放舟沫江濱,往意念荆楚。 擊鼓樹兩旗,勢如遠征戍。 紛紛上船人,艣急不容語。 余生雖江陽,未省至嘉樹。 巉巉九頂峰,可愛不可住。 飛舟過山足,佛脚見江滸。 舟人盡斂容,競欲揖其拇。 俄頃已不見,烏牛在中渚。 移舟近山陰,壁峭上無路。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箋注。 區區辨蟲魚,爾雅細分縷。 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 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覽物悲古人,嗟此空自苦。 余今方南行,朝夕事鳴艣。 至楚不復留,上馬千里去。 誰能居深山,永與禽獸伍。 此事誰是非,行行重回顧。

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宋 · 蘇轍

江流日益深,民語漸已變。 岸闊山盡平,連峰遠非漢。 慘慘瘴氣青,薄薄寒日暖。 峰巒若崖石,草木條幹短。 遥想彼居人,狀類麏鹿竄。 何時遂平定,戍卒從此返。

夜泊牛口

宋 · 蘇轍

行過石壁盡,夜泊牛口渚。 野老三四家,寒燈照疏樹。 見我各無言,倚石但箕踞。 水寒雙脛長,壞袴不蔽股。 日莫江上歸,潛魚遠難捕。 稻飯不滿盂,饑卧冷徹曙。 安知城市歡,守此田野趣。 祇應長凍饑,寒暑不能苦。

戎州

宋 · 蘇轍

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 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閑。 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 投氈揀精密,換馬瘦孱顔。 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带環。 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

舟中聽琴

宋 · 蘇轍

江流浩浩羣動息,琴聲琅琅中夜鳴。 水深天闊音響遠,仰視牛斗皆從橫。 昔有至人愛奇曲,學之三歲終無成。 一朝隨師過滄海,留置絕島不復迎。 終年見怪心自感,海水震掉魚龍驚。 翻回蕩潏有遺韵,琴意忽忽從此生。 師來迎笑問所得,撫手無言心已明。 世人囂囂好絲竹,撞鐘擊鼓浪謂榮。 安知江琴韵超絕,擺耳大笑不肯聽。

泊南井口期任遵聖

宋 · 蘇轍

期君荒江濆,未至望已極。 朔風吹烏裘,隠隠沙上立。 愧余後期至,先到犯寒色。 既泊問所如,歸去已無及。 繫舟重相邀,雨冷塗路濕。

江上早起

宋 · 蘇轍

晨興孤舟上,盥濯夜氣清。 整巾未皇坐,雙艣軋已鳴。 日出江霧散,江上山從橫。 區區茅舍翁,曉出露氣腥。 收筒得大鯉,愛惜不忍烹。 持之易斗粟,朝飯厭魚羹。 蕭蕭遠風起,泛泛野雁驚。 忽過百餘里,山水互變更。 逢舟問所如,彼此不知名。 超超江湖間,殊勝地上行。 旦游市井喧,莫宿無人聲。 江上誠足樂,無怪陶朱生。

江上看山

宋 · 蘇轍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榛赤如赭。 莫行百里一回頭,落日孤雲靄新畫。 前山更遠色更深,誰知可愛信如今。 唯有巫山最穠秀,依然不負遠來心。

山胡

宋 · 蘇轍

山胡擁蒼毳,兩耳白茸茸。 野樹啼終日,黔山深幾重。 啄溪探細石,噪虎上孤峰。 被執應多恨,筠籠僅不容。

白鷴

宋 · 蘇轍

白鷴形似鴿,摇曳尾能長。 寂寞懷溪水,低回愛稻粱。 田家比鷄鶩,野食薦杯觴。 肯信朱門裏,徘徊占玉塘。

屈原塔

宋 · 蘇轍

屈原遺宅秭歸山,南賓古者巴子國。 山中遺塔知幾年,過者遲疑不能識。 浮圖高絕誰所爲,原死豈復待汝力。 臨江慷慨心自明,南訪重華訟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傷,强爲築土高岌岌。

嚴顔碑

宋 · 蘇轍

古碑殘缺不可讀,遠人愛惜未忍磨。 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訛。 嚴顔平生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 軍中生死何足怪,乘勝使氣可若何。 斫頭徐死子無怒,我豈畏死如兒曹。 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黄河。 臨危閑暇有如此,覽碑慷慨思橫戈。

竹枝歌

宋 · 蘇轍

舟行千里不至楚,忽聞竹枝皆楚語。 楚言啁哳安可分,江中明月多風露。 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 連舂並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 可憐楚人足悲訴,歲樂年豐爾何苦。 釣魚長江江水深,耕田種麥畏狼虎。 俚人風俗非中原,處子不嫁如等閑。 雙鬟垂頂髮已白,負水採薪長苦艱。 上山採薪多荆棘,負水入溪波浪黑。 天寒斫木手如龜,水重還家足無力。 山深瘴暖霜露乾,夜長無衣猶苦寒。 平生有似麋與鹿,一旦白髮已百年。 江上乘舟何處客,列肆喧譁占平磧。 遠來忽去不記州,罷市歸船不相識。 去家千里未能歸,忽聽長歌皆慘悽。 空船獨宿無與語,月滿長江歸路迷。 路迷鄉思渺何極,長怨歌聲苦凄急。 不知歌者樂與悲,遠客乍聞皆掩泣。

望夫臺

宋 · 蘇轍

江上孤峰石爲骨,望夫不來空獨立。 去時江水拍山流,去後江移水成磧。 江移岸改安可知,獨與高山化爲石。 山高身在心不移,慰爾行人遠行役。

八陣磧

宋 · 蘇轍

漲江吹八陣,江落陣如故。 我來苦寒後,平沙如匹素。 乘高望遺迹,磊磊六十四。 遥指如布棋,就視不知處。 世稱諸葛公,用衆有法度。 區區落褒斜,軍旅無闊步。 中原竟不到,置陣狹無所。 茫茫平沙中,積石排隊伍。 獨使後世人,知我非莽鹵。 奈何長蛇形,千古竟不悟。 惟餘桓元子,久視不能去。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