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脩,字敏叔,常州(今屬江蘇)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進士。神宗元豐末知饒州浮梁縣(《石林詩話》卷中)。後兩爲憲漕,五典郡符,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官終祠部郎中,年七十餘卒。有《張祠部集》,已佚。事見《中吳紀聞》卷三。今錄詩二十七首。
共 34 首诗词
茅檐月有千金稅,稻飯年無一粒租。 生事蕭條人問我,水芭蕉與石菖蒲。
黄金滿籯富有餘,一經教子金不如。 君家有兒不肯娛,口誦七經隨卷舒。 渥洼從來産龍駒,鸑鷟乃是真鳳雛。 一朝過我父子俱,自稱窮苦世爲儒。 雪窗夜映孫康書,春隴晝荷兒寬鋤。 翻然西入天子都,出門慷慨曳長裾。 神童之科今有無,談經射策皆壯夫。 古來取士凡數塗,但願一一令吹竽。 甘羅相秦理不誣,世人看取掌中珠。 折腰未便賦歸歟,待君釋褐還鄉閭。
曾向廬山睡裏聞,香風占斷世間春。 竊花莫撲枝頭蝶,驚覺南窗半夢人。
映窗猶剩雪餘痕,瓶裏梅花枕上聞。 一椀鐙寒聽夜雨,半牀氈暖卧春雲。 詩成始覺茶銷睡,香盡翻嫌酒带醺。 我是掛冠林下客,山中安樂合平分。
隠君無姓字,何代至今存。 數里山爲宅,兩株桐是孫。 人煙半峰碧,溪水带潮渾。 多少來游客,茫茫蹋藥根。
三載江南客,還吳東復西。 潮貪兩溪盡,雲截衆山齊。 舟楫無空日,樓臺半上梯。 桐廬隠君子,應笑只留題。
羊裘東漢客,歸隠釣魚灘。 天子不能屈,先生非苟難。 雲藏古石在,風激世人寒。 祠下青青竹,何妨把釣竿。
嚴子釣臺畔,猶聞吟嘯聲。 榮華付諸弟,蕭灑繼先生。 自製茶槍嫩,新開酒面清。 紅塵不拋擺,那得白雲名。
衙城直上有煙巒,亭在懸崖絕壁間。 幾箇白頭忘歲月,一生青眼看江山。 秋風落木樓臺出,暮雨籠沙鷗鷺閒。 珍重京西繡衣使,作書題榜許追攀。
雪天蒼翠暑天風,珍重僧軒十八公。 不是時人少吟咏,世閒花草易爲工。
種竹纔添十數竿,題詩已僅百餘篇。 有時碎影摇金地,盡日清風伴玉泉。 不與愛魚人把釣,肯教騎馬客求鞭。 平生最喜此君子,一灑何當聽雨眠。
長疑數尺玉,乃是一方泉。 粉色和雲汲,茶香带石煎。 鑑來誠美矣,聞處合鏗然。 白首惠山客,也須吟此篇。
偶先諸邑過栖霞,恰費盧仝七碗茶。 此會果然□邂逅,轉相尋覓到仙家。
醫莫以人試,藥能生死人。 十失爲一次,望而知謂神。 嘗聞秦醫和,診君知其臣。 豈無肘後方,埋沒隨埃塵。 韞師以愈疾,猶如臂屈伸。 華佗醫之良,思邈醫之真。 誰能不服藥,一一如朱雲。 斯堂名十全,全人亦全身。 方公諳藥性,勇退蓋此因。 金玉不足寶,人生繫悲忻。
玉色荷花自是仙,道人更慕遠公賢。 此生欲結東林社,求取新詩十八篇。
禪房閉深花,錫杖生古蘚。 秋山翡翠寒,春水玻瓈軟。 無嫌牆太低,但恐路不遠。 何人坐長松,令我思韋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