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蘇軾宋

蘇軾(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六年,試制科,授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廳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聞鼓院,尋試館職,除直史館。三年,父洵卒,護喪歸蜀。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書祠部,權開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豐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烏臺詩案獄起,貶黄州團練副使。四年,移汝州團練副使。八年春,得請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尋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遷中書舍人,改翰林學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學士承旨,尋知潁州。歷知揚州、定州。紹聖元年(一○九四),貶惠州。四年,再貶儋州。徽宗即位,赦還,提舉玉局觀。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年六十六(按:軾生於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時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時謚文忠。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和陶詩》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傳。 蘇軾詩,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乾隆刊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葉十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甲)、宋刊半葉十二行本《東坡集》《東坡後集》(殘,簡稱集乙,集甲、集乙合稱集本)、宋眉山刊《蘇文忠公文集》(殘,簡稱集丙)、宋黄州刊《東坡先生後集》(殘,簡稱集丁),宋刊《東坡先生和陶淵明詩》(簡稱集戊)、宋刊《集注東坡先生詩前集》(殘,簡稱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顧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甲)、宋景定補刊施、顧《注東坡先生詩》(殘,簡稱施乙,施甲、施乙合稱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甲)、宋泉州刊《王狀元集百家注分類東坡先生詩》(殘,簡稱類乙)、元務本書堂刊《增刊校正王狀元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簡稱類丙,類甲、類乙、類丙,合稱類本)、明成化刊《東坡七集》(簡稱七集)、明萬曆刊《重編東坡先生外集》(簡稱外集)、清查慎行《補注東坡編年詩》(簡稱查注)、清馮應榴《蘇文忠詩合注》(簡稱合注)。參校資料一爲金石碑帖和著錄金石詩文的專著的有關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蘇詩校勘批語,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蘇詩》(簡稱何校),盧文弨、紀昀所校清乾隆刊查注(分別簡稱盧校、紀校),章鈺所校繆荃孫覆明成化《東坡七集》(簡稱章校)。卷四八所收詩篇除《重編東坡先生外集》外,還分別採自《春渚紀聞》、《侯鯖錄》等書,亦據所采各書及有關資料進行校勘。新輯集外詩,編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謂蘇軾還朝,侍宮師按:謂蘇洵自眉山發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共 2848 首诗词

作品

郭綸

宋 · 蘇軾

河西猛士無人識,日暮津亭閱過船。 路人但覺驄馬瘦,不知鐵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戰,截髮願作萬騎先。 我當憑軾與寓目,看君飛矢集蠻氈。

初發嘉州

宋 · 蘇軾

朝發鼓闐闐,西風獵畫旃。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 錦水細不見,蠻江清可憐。 奔騰過佛脚,曠蕩造平川。 野市有禪客,釣臺尋暮煙。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犍爲王氏書樓

宋 · 蘇軾

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 云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 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 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嘐戛巌花春。 借問主人今何在,被甲遠戍長苦辛。 先登搏戰事斬級,區區何者爲三墳。 書生古亦有戰陣,葛巾羽扇揮三軍。 古人不見悲世俗,回首蒼山空白雲。

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宋 · 蘇軾

江寒晴不知,遠見山上日。 朦朧含高峰,晃蕩射峭壁。 橫雲忽飄散,翠樹紛歷歷。 行人挹孤光,飛鳥投遠碧。 蠻荒誰復愛,穠秀安可適。 豈無避世士,高隠鍊精魄。 誰能從之游,路有豺虎跡。

夜泊牛口

宋 · 蘇軾

日落紅霧生,繫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負薪出深谷,見客喜且售。 煮蔬爲夜飧,安識肉與酒。 朔風吹茅屋,破壁見星斗。 兒女自咿嚘,亦足樂且久。 人生本無事,苦爲世味誘。 富貴耀吾前,貧賤獨難守。 誰知深山子,甘與麋鹿友。 置身落蠻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獨何者,汲汲强奔走。

牛口見月

宋 · 蘇軾

掩窗寂已睡,月脚垂孤光。 披衣起周覽,飛露灑我裳。 山川同一色,浩若涉大荒。 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 忽憶丙申年,京邑大雨霶。 蔡河中夜决,橫浸國南方。 車馬無復見,紛紛操栰郎。 新秋忽已晴,九陌尚汪洋。 龍津觀夜市,燈火亦煌煌。 新月皎如晝,疏星弄寒芒。 不知京國喧,謂是江湖鄉。 今來牛口渚,見月重淒涼。 却思舊遊處,滿陌沙塵黄。

戎州

宋 · 蘇軾

亂山圍古郡,市易带群蠻。 瘦嶺春耕少,孤城夜漏閑。 往時邊有警,征馬去無還。 自頃方從化,年來亦款關。 頗能貪漢布,但未脫金鐶。 何足爭强弱,吾民盡玉顔。

舟中聽大人彈琴

宋 · 蘇軾

彈琴江浦夜漏永,歛衽竊聽獨激昂。 風松瀑布已清絕,更愛玉珮聲琅璫。 自從鄭衛亂雅樂,古器殘缺世已忘。 千家寥落獨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閱興亡。 世人不容獨反古,强以新曲求鏗鏘。 微音淡弄忽變轉,數聲浮脆如笙簧。 無情枯木今尚爾,何况古意墮渺茫。 江空月出人響絕,夜闌更請彈文王。

泊南井口期任遵聖長官到晚不及見復來

宋 · 蘇軾

江上有微徑,深榛煙雨埋。 崎嶇欲取別,不見又重來。 下馬未及語,固已慰長懷。 江湖涉浩渺,安得與之偕。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張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

宋 · 蘇軾

天師化去知何在,玉印相傳世共珍。 故國子孫今尚死,滿山秋葉豈能神。

過安樂山聞山上木葉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張道陵所寓二首 其二

宋 · 蘇軾

真人已不死,外慕墮空虛。 猶餘好名意,滿樹寫天書。

渝州寄王道矩

宋 · 蘇軾

曾聞五月到渝州,水拍長亭砌下流。 惟有夢魂長繚繞,共論唐史更綢繆。 舟經故國歲時改,霜落寒江波浪收。 歸夢不成冬夜永,厭聞船上報更籌。

江上看山

宋 · 蘇軾

船上看山如走馬,倏忽過去數百群。 前山槎牙忽變態,後嶺雜沓如驚奔。 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 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如飛鳥。

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

宋 · 蘇軾

終日鎖筠籠,回頭惜翠茸。 誰知聲㗲㗲,亦自意重重。 夜宿煙生浦,朝鳴日上峰。 故巢何足戀,鷹隼豈能容。

留題仙都觀

宋 · 蘇軾

山前江水流浩浩,山上蒼蒼松柏老。 舟中行客去紛紛,古今換易如秋草。 空山樓觀何崢嶸,真人王遠陰長生。 飛符御氣朝百靈,悟道不復誦黄庭。 龍車虎駕來下迎,去如旋風摶紫清。 真人厭世不回顧,世間生死如朝暮。 學仙度世豈無人,餐霞絕粒長苦辛。 安得獨從逍遥君,泠然乘風駕浮雲,超世無有我獨存。

仙都山鹿

宋 · 蘇軾

日月何促促,塵世苦局束。 仙子去無蹤,故山遺白鹿。 仙人已去鹿無家,孤棲悵望層城霞。 至今聞有遊洞客,夜來江市叫平沙。 長松千樹風蕭瑟,仙宮去人無咫尺。 夜鳴白鹿安在哉,滿山秋草無行迹。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