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雖幼于沈遘,但輩分爲遘之叔。(《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父周蔭爲海州沭陽主簿。嘉祐八年(一○六三)舉進士。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館閣校勘。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提舉司天監。六年,奉使察訪兩浙。七年,爲河北西路察訪使。八年,爲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次年罷知宣州。元豐三年(一○八○)知延州,加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兩年後因徐禧失陷永樂城,謫均州團練副使。哲宗元祐初徙秀州,後移居潤州。紹聖二年卒,年六十五。著有《長興集》四十一卷及《夢溪筆談》等。南宋高布曾合沈遘《西溪集》、沈遼《雲巢集》爲《吳興沈氏三先生集》,至明中葉時重刻,惜《長興集》已散失大半,詩一篇不存。一九八五年爲紀念沈括逝世八百五十周年,胡道靜輯有《沈括詩詞輯存》。《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沈括詩,以《沈括詩詞輯存》爲底本。由於材料從類書、方志等搜錄,多有異文,此次整理時又作校訂和補正。另從《永樂大典》、《詩淵》等書中,輯得集外詩三首,附於卷末。
共 68 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