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王安石宋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歷簽書淮南判官、知鄞縣、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獻萬言書極陳當世之務。六年,知制誥。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寧府。尋召爲翰林學士。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除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擊,辭相位,以觀文殿學士知江寧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辭,以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觀使,居江寧鍾山。元豐元年(一○七八),封舒國公。後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聖中謚文。著有《臨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詩選》二十卷、《新經周禮義》二十二卷(殘)。另有《王氏日錄》八十卷、《字說》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範傳》一卷、《論語解》十卷,與子雱合著《新經詩義》三十卷,均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傳》。《宋史》卷三二七有傳。 王安石詩,有全集本和詩集李壁注本兩個系統。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陽何氏撫州覆宋紹興中桐廬詹大和刊《臨川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其中詩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詩)爲底本。校以南宋龍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簡稱龍舒本),張元濟影印季振宜舊本《王荆文公詩李雁湖箋注》本(張氏以爲係元大德本,據今人考證,實明初刻本,簡稱張本),清繆氏小岯山房刊本(簡稱繆本),日本蓬左文庫所藏朝鮮活字本(簡稱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詩,以及從他書輯得的集外詩,分別編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與他人詩集互見或誤收的詩,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謹慎計,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詩,仍全部收入,在詩題下加注或加按說明;《瀛奎律髓》誤收的他人詩,入存目。

共 1778 首诗词

作品

元豐行示德逢

宋 · 王安石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龜兆出。 湖陰先生坐草室,看踏溝車望秋實。 雷蟠電掣雲滔滔,夜半載雨輸亭皋。 旱禾秀發埋牛尻,豆死更蘇肥莢毛。 倒持龍骨挂屋敖,買酒澆客追前勞。 三年五穀賤如水,今見西成復如此。 元豐聖人與天通,千秋萬歲與此同。 先生在野故不窮,擊壤至老歌元豐。

後元豐行

宋 · 王安石

歌元豐,十日五日一雨風。 麥行千里不見土,連山沒雲皆種黍。 水秧綿綿復多稌,龍骨長乾挂梁梠。 鰣魚出網蔽洲渚,荻筍肥甘勝牛乳。 百錢可得酒斗許,雖非社日長聞鼓。 吳兒蹋歌女起舞,但道快樂無所苦。 老翁塹水西南流,楊柳中間杙小舟。 乘興欹眠過白下,逢人歡笑得無愁。

夜夢與和甫別如赴北京時和甫作詩覺而有作因寄純甫

宋 · 王安石

水菽中歲樂,鼎茵暮年悲。 同胞苦零落,會合尚凄其。 况乃夢乖闊,傷懷而賦詩。 詩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時。 叔兮今安否,季也來何遲。 中夜遂不眠,輾轉涕流離。 老我孤主恩,結草以爲期。 冀叔善事國,有知無不爲。 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幸唯季優游,歲晚相携持。 於焉可晤語,水木有茅茨。 畹蘭佇歸憩,繞屋正華滋。

純甫出釋惠崇畫要予作詩

宋 · 王安石

畫史紛紛何足數,惠崇晚出吾最許。 旱雲六月漲林莽,移我翛然墮洲渚。 黄蘆低摧雪翳土,鳬雁靜立將儔侶。 往時所歷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 暮氣沈舟暗魚罟,欹眠嘔軋如聞櫓。 頗疑道人三昧力,異域山川能斷取。 方諸承水調幻藥,灑落生綃變寒暑。 金坡巨然山數堵,粉墨空多真漫與。 大梁崔白亦善畫,曾見桃花浄初吐。 酒酣弄筆起春風,便恐漂零作紅雨。 流鶑探枝婉欲語,蜜蜂掇蕊隨翅股。 一時二子皆絕藝,裘馬穿羸久羈旅。 華堂豈惜萬黄金,苦道今人不如古。

徐熙花

宋 · 王安石

徐熙丹青蓋江左,杏枝偃蹇花婀娜。 一見真謂值芳時,安知有人槃礴臝。 同朝衆史共排媢,亦欲學之無自可。 錦囊深貯幾春風,借問此木何時果。

燕侍郎山水

宋 · 王安石

往時濯足瀟湘浦,獨上九疑尋二女。 蒼梧之野煙漠漠,斷壠連岡散平楚。 暮年傷心波浪阻,不意畫中能更睹。 燕公侍書燕王府,王求一筆終不與。 奏論讞死誤當赦,全活至今何可數。 仁人義士埋黄土,祗有粉墨歸囊褚。

陶縝菜示德逢

宋 · 王安石

江南種菜漫阡陌,紫芥綠菘何所直。 陶生畫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 北山老圃不外慕,但守荒畦斸荆棘。 陶生養目渠養腹,各以所能爲物役。

己未耿天騭著作自烏江來予逆沈氏妹于白鷺洲遇雪作此詩寄天騭

宋 · 王安石

朔風積夜雪,明發洲渚浄。 開門望鍾山,松石皓相映。 故人過我宿,未盡躋攀興。 而我方渺然,長波一歸艇。 款段庶可策,柴荆當未暝。 與子出東岡,牆西掃新徑。

招約之職方并示正甫書記

宋 · 王安石

往時江總宅,近在青溪曲。 井滅非故桐,臺傾尚餘竹。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競時,冥冥一川綠。 方坻最所愛,意謂可穿築。 欲往無舟梁,長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檐宇新,攬結蹊隧熟。 更能適我願,中水開茆屋。 鬼營誅荒梗,人境掃喧黷。 濠魚浄留連,海鳥暖追逐。 豈無方外客,於此停高躅。 憶初桑落時,要我豈非夙。 蠶眠忽欲老,一個未言速。 當緣東門水,尚澀南浦舳。 吾廬雖隠翳,賞眺還自足。 橫陂受後澗,直塹輸前瀆。 跳鱗出重錦,舞羽墮軟玉。 碧筩遞舒卷,紫角聯出縮。 千枝孫嶧陽,萬本毋淇澳。 滿門陶令株,彌岸韓侯蔌。 尚復有野物,與公新聽矚。 金鈿擁蕪菁,翠被敷苜蓿。 蝦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讀。 欞軒俯北渚,花氣時度谷。 耘耡聊效顰,締搆行可續。 荒乘儻不倦,一晝敢辭卜。 雖無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煩促。 寄聲與俱來,蔭我臺上穀。

同王濬賢良賦龜得升字

宋 · 王安石

世傳一尾龜百齡,此龜逮見隋唐興。 雖然天幸免焦灼,想屢縮頸愁嚴凝。 前年赴海不量力,欲替鼇負三崚嶒。 番禺使君邂逅見,知困簸蕩因嗟矜。 疾呼余且設網取,以組繫首𪚫穿繩。 北歸與俱度大庾,兩夫贔屭苦不勝。 艤船秦淮擔送我,云此一可當十朋。 昔人寶龜謂神物,奉事槁骨尤兢兢。 殘民滅國遞爭奪,有此乃敢司黎烝。 於時睹甲別貴賤,太卜藏法傳昆仍。 豈如元君須見夢,初知歡喜得未曾。 自從九江罷納錫,衆漁賤棄秋不登。 卜人官廢亦已久,果獵誰復知殊稱。 今君此寶世莫識,我亦坐視心瞢瞢。 搘床纔堪比瓦礫,當粟孰肯捐斗升。 糝頭腥臊何足嗜,曳尾污穢適可憎。 盛溲除聾豈必驗,蹈背出險安敢憑。 刳腸以占幸無事,卷殻而食病未能。 如聞翕息可視效,乃往有墮崖千層。 仰窺朝陽俯引氣,亦得難老如岡陵。 諒能學此真壽類,世論妄以蟲疑冰。 嗟余老矣倦呼吸,起晏光景難瞻承。 但知故人所玩惜,每戒異物相侵陵。 唯憂盜賊今好卜,夜半劫請無威懲。 復恐嚵夫負之走,并竊老木爲薪蒸。 淺樊荒圃不可保,守視且寄鍾山僧。

示元度

宋 · 王安石

今年鍾山南,隨分作園囿。 鑿池搆吾廬,碧水寒可漱。 溝西雇丁壯,擔土爲培塿。 扶疏三百株,蒔梀最高茂。 不求鵷雛實,但取易成就。 中空一丈地,斬木令結搆。 五楸東都來,斸以遶簷溜。 老來厭世語,深卧塞門竇。 贖魚與之游,餵鳥見如舊。 獨當邀之子,商略終宇宙。 更待春日長,黄鸝弄清晝。

仲明父至宿明日遂行

宋 · 王安石

初登張公門,公子始冠幘。 於今見公子,與我偕鬢白。 山林坐語笑,宛我在公側。 豈惟貌如之,侃侃有公德。 憶公營瀨鄉,許我歸作客。 我歸公既逝,惆悵難再得。 得子如得公,交懷我忻戚。 漂摇將安往,稅駕止一昔。 寤言且勿寐,庶以永今夕。 何時復能還,裹飯冶城宅。

杏花

宋 · 王安石

石梁度空曠,茅屋臨清炯。 俯窺嬌饒杏,未覺身勝影。 嫣如景陽妃,含笑墮宮井。 怊悵有微波,殘粧壞難整。

奉酬約之見招

宋 · 王安石

君家段干木,爲義畏人侵。 馮軾信厚禮,逾垣終褊心。 川坻寧有此,園屋諒非今。 雨過梅柳浄,潮來蒲稗深。 種芳彌近渚,伐翳取遥岑。 清節亦難尚,曠懷差易尋。 子猷憐水竹,逸少愜山林。 况復能招我,親題漢上襟。

寄吳氏女子

宋 · 王安石

伯姬不見我,乃今始七齡。 家書無虛月,豈異常歸寧。 汝夫綴卿官,汝兒亦搢綖。 兒已受師學,出藍而更青。 女復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捨汝東,中父繼在廷。 小父數往來,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願懷,孰如汝所丁。 而吾與汝母,湯熨幸小停。 丘園祿一品,吏卒給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車軿。 山泉皋壤間,適志多所經。 汝何思而憂,書每說涕零。 吾廬所封殖,歲久愈華菁。 豈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實,瀰漫爭溝涇。 諸孫肯來游,誰謂川無舲。 姑示汝我詩,知嘉此林垌。 末有擬寒山,覺汝耳目熒。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靈。

贈約之

宋 · 王安石

君胸寒而痞,我齒熱以摇。 無方可捄藥,相值久無憀。 欲尋秦越人,魂逝莫能招。 但當觀此身,不實如芭蕉。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