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張伯端宋

張伯端,字平叔,後改名用誠,號紫陽真人,天台(今屬浙江)人。少好學,游歷四方。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應陸詵辟爲四川節度制置使安撫司參議。傳說曾遇異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秘。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元豐中留偈而逝。事見《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詳說·張真人本末》。《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傳。 張伯端詩,以影印明正統刊《道藏》洞真部方法類《修真十書·悟真篇》五卷本爲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悟真篇注疏》(簡稱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訣類《紫陽真人悟真篇拾遺》(簡稱拾遺),編爲三卷。

共 112 首诗词

作品

挨排四象生真土詩

宋 · 張伯端

東方青龍西白虎,南面朱雀北玄武。 四獸猙獰不可當,定計將軍能作主。 兩手擒來合戰時,正見中秋月當午。 殺氣驚天動鬼神,用盡周星震區宇。 須臾戰罷兵器收,産顆明珠號真土。

鍊鉛火候

宋 · 張伯端

三十文爻七十武,二百六十分明數。 首尾須教用武烹,中間文火溫溫煮。 鑪中鍊出五彩光,赫赫一粒大如黍。 將來掌上和殻吞,逍遥永作真仙侶。

火記六百篇

宋 · 張伯端

火記六百篇,十月如轉轂。 朝昏各一卦,屯蒙相趁逐。 子時發陽火,二百一十六。 午時起陰爻,十八八箇足。 鉛消汞自乾,熏蒸丹已熟。 陰盡變純陽,體貌如瓊玉。

沐浴

宋 · 張伯端

刑德同生殺,加臨二八門。 丹砂宜沐浴,神水灌靈根。 閉兌留金汞,禁關養魄魂。 不須行火候,鑪裏自溫溫。

抱一

宋 · 張伯端

國富民安後,修成體屬乾。 凝神歸妙道,抱一守丹田。 去住渾無礙,昇騰任自然。 九年功滿日,獨步大羅仙。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一

宋 · 張伯端

不求大道出迷塗,縱負賢才豈丈夫。 百歲光陰石火爍,一生身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顧形容暗悴枯。 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二

宋 · 張伯端

人生雖有百年期,壽夭窮通莫預知。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屍。 妻財遺下非君有,罪業將行難自欺。 大藥不求爭得遇,遇之不鍊是愚癡。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三

宋 · 張伯端

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 二物會時情性合,五行全處虎龍蟠。 本因戊己爲媒聘,遂使夫妻鎮合歡。 只候功成朝北闕,九霞光裏駕祥鸞。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四

宋 · 張伯端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緣我獨異於人。 自知顛倒由離坎,誰識浮沉定主賓。 金鼎欲留朱裏汞,玉池先下水中銀。 神功運火非終夕,現出深潭日一輪。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五

宋 · 張伯端

虎躍龍騰風浪粗,中央正位産玄珠。 果生枝上終期熟,子在胞中豈有殊。 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樞。 須知大隠居鄽市,何必深山守靜孤。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六

宋 · 張伯端

人人盡有長生藥,自是愚迷枉擺拋。 甘露降時天地合,黄芽生處坎離交。 井蛙應謂無龍窟,籬鶠爭知有鳳巢。 丹熟自然金滿屋,何須尋草學燒茅。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七

宋 · 張伯端

要知産藥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 鉛遇癸生須急採,金逢望遠不堪嘗。 送歸土釜牢封閉,次入流珠廝配當。 藥重一斤須二八,調停火候托陰陽。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八

宋 · 張伯端

休鍊三黄及四神,若尋衆藥便非真。 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 潭底日紅陰怪滅,山頭月白藥苗新。 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九

宋 · 張伯端

莫把孤陰爲有陽,獨修一物轉羸尪。 勞形按引皆非道,鍊氣餐霞總是狂。 畢世謾求鉛汞伏,何時得見虎龍降。 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一○

宋 · 張伯端

好把真鉛著意尋,莫教容易度光陰。 但將地魄擒朱汞,自有天魂制水金。 可謂道高龍虎伏,堪言德重鬼神欽。 已知永壽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

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一一

宋 · 張伯端

黄芽白雪不難尋,達者須憑德行深。 四象五行全藉土,三元八卦豈離壬。 鍊成靈質人難識,消盡陰魔鬼莫侵。 欲向人間留秘訣,未聞一箇是知音。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