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蘇頌宋

蘇頌(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屬福建)人,以父紳葬潤州丹陽(今屬江蘇)而徙居,遂占籍丹陽。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蘇頌傳》)。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試館閣校勘,同知太常禮院。嘉祐四年(一○五九),遷集賢校理,充編定館閣書籍官。六年,出知潁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轉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誥。二年,因奏事不當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書監、知銀臺司,未幾,出知應天府、杭州。元豐元年(一○七八),權知開封府,坐治獄事貶知濠州,改滄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詔判吏部,尋充實錄館修撰兼侍讀。四年,遷翰林學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祿大夫、守尚書左丞。七年,拜左光祿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八年,罷爲觀文殿大學士、集禧觀使。復知揚州。紹聖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師致仕。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蘇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詩十四卷),由其子於宋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編成,流傳至今。事見本集卷五《感事述懷詩》自注、《名臣碑傳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蘇丞相頌墓誌銘》。《宋史》卷三四○有傳。 蘇頌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蘇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樓本(簡稱丁本,藏南京圖書館)、清道光間孫蘇廷玉刻本(簡稱道光本)、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簡稱鈔本)等。丁本較底本多四首詩,依原次編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樂章、春帖子、口號及新輯集外詩一首,編爲第十五卷。

共 629 首诗词

作品

南郊大禮慶成詩五首 朝享景靈宮

宋 · 蘇頌

惟宋五世,將郊泰玄。 祗若前典,欽崇道尊。 其日吉午,天時薄寒。 帝出齋寢,朝神紫垣。 降輅就次,被龍搢山。 禮薦蒼玉,樂歌太安。 酌以瓊醴,羞以靈飧。 飆御來格,上誠益虔。 思我基命,系於帝軒。 真祖膺符,錫類貽孫。 皇繼其志,受祉彌繁。 炎炎景歷,億萬斯年。

南郊大禮慶成詩五首 薦享于太廟

宋 · 蘇頌

天命有宋,系軒纂唐。 祖武宗文,積厚流光。 奕奕清廟,八祏同堂。 五祀備饗,百順儲祥。 皇帝孝思,明發不忘。 躬執圭瓚,再薦嘉觴。 公卿陟降,鼎俎芬芳。 廣樂九變,群神迪嘗。 昭我先烈,緝熙萬方。 永思繼述,成不敢康。 始朝于廟,詩歌嗣王。 烈聖在天,保佑我皇。

南郊大禮慶成詩五首 有事于南郊

宋 · 蘇頌

惟皇繼天,宅位三禩。 靈德及遠,嘉生茂遂。 仲冬月良,一陽氣至。 上將告成,禮嚴肆類。 自廟徂郊,萬靈拱衛。 天收宿雰,日麗佳氣。 月逾既望,再登午陛。 對越蒼祗,配以太帝。 奠玉酌匏,升烟燎幣。 志盡虔恭,備成熙事。 玉輿旋衡,歡聲沸渭。 皇專乃誠,下蒙厥惠。

南郊大禮慶成詩五首 賜赦宣德門

宋 · 蘇頌

帝陟圜丘,天降之祜。 嘉與士民,均承福祚。 還御端闈,躬布皇度。 鷄星驗占,鵠書臚句。 慶浹天淵,恩霏雨露。 滌垢棄瑕,蠲租薄賦。 三泉靡封,五刑幾措。 太和充塞,群心率籲。 自古無赦,孰除詿誤。 我朝本仁,實清弊斁。 赦匪其私,仁則有裕。 萬民以懷,邦基鞏固。

南郊大禮慶成詩五首 發冊文德殿

宋 · 蘇頌

大孝尊親,治本人倫。 自家之政,所以刑民。 天正元日,帝郊畢禋。 將崇母儀,爰即嘉辰。 正朝乾闢,羽衛星陳。 金石既作,公卿薦臻。 帝步西序,躬咨爾臣。 授以冊寶,極其禮文。 群官在位,靡不歡欣。 謂天子孝,感于人神。 祝天子年,後于靈椿。 皇心匪懈,聖度惟新。

元日鴻慶宮朝拜二十韵

宋 · 蘇頌

上國房心次,仙都太紫微。 璧門開倣雉,金闕立如翬。 昔聖躬三祀,乘時動六飛。 奠圭渦曲已,鳴蹕渙陽歸。 孚號興王澤,尊名象日畿。 經營原廟制,虔鞏上天威。 祖系崇軒鼎,宗祊奉漢衣。 豫游恩甚盛,謁款禮無違。 却顧和鸞迹,咸嗟歲序非。 璿源流永永,堯德冠巍巍。 我后遵鴻烈,聲明極範圍。 乾坤扶寶曆,日月拱琳扉。 朝會元正始,班聯內著依。 敘官風憲肅,就列羽儀輝。 北面鸞分黨,東隅斗轉機。 寒銷冰玉砌,風繞大龍旂。 瑞色花藏綠,歡聲霧散霏。 未竣真館集,遥仰帝陽晞。 至治尤遐邈,先猷重發揮。 邦人徒望幸,延首向端闈。

恭和御製賞花釣魚

宋 · 蘇頌

四照仙花次第開,上林重睹屬車來。 雨晴馳道紆天步,風引濃香到壽杯。 瑞燕入檐時拂掠,恩魚窺釣更徘徊。 柏梁絕唱容賡綴,獨愧非才亦與陪。

恭和御製上元觀燈

宋 · 蘇頌

寶杯蓮燭艷宮臺,萬戶千門五夜開。 樓下舞韶清吹發,雲間鳴蹕翠華來。 九賓宴集占風使,四近班陞構夏材。 自愧周南獨留滯,十三年隔侍臣杯。

恭和御製賜太師致仕文彥博五言六韵詩一首

宋 · 蘇頌

曉日清明霽,華林物色新。 詔頒慈惠宴,恩厚老成人。 衮冕三川客,杯觴四府臣。 獻酬同飽德,愷樂盡含醇。 帝惜營丘去,民思尹氏均。 宸章一褒賁,道不愧如仁。

恭和御製賜太師致仕文彥博七言四韵詩一首

宋 · 蘇頌

出處逢時道不殊,當年功立老閒居。 來膺冕紱三公命,歸奉雲章五色書。 社稷元臣名已遂,山河雄鎮寵仍疏。 瓊林詔餞衣冠盛,豈止都門百兩車。

謝賜御書詩五言十二韵

宋 · 蘇頌

聖學天攸縱,宸文日又新。 因摛鏤牙管,分賜挈囊臣。 玉几繙經暇,瑶宮錫宴辰。 清躬忘旰食,睿藻出絲綸。 才賞唐詞客,人稱賀季真。 開編掇風什,灑翰落霜筠。 楷法前無古,書評妙入神。 良慚孤陋甚,獲對寵光頻。 得異登床誚,藏過韞匵珍。 護持同始卒,荷戴等穹旻。 職幸聯簪筆,憂常念負薪。 惟勤黄卷業,仰答大君仁。

皇帝初郊大禮慶成詩

宋 · 蘇頌

六帝貽謀聖繼明,兩宮崇祀上躬行。 熙壇初展嚴禋報,觀盥三終孝享成。 仰法祖宗尊本始,致隆高厚罄純精。 告虔並薦圓方玉,在滌交充繭栗牲。 吉土兆南殊漢畤,景圭迎至協周正。 羽旄備物甘泉仗,觚陛層垓委粟營。 齋寢累朝思志意,真廷穀旦奉粢盛。 八神警蹕敺氛沴,九貊梯航入貢菁。 過廟徂郊紆步武,撤茵停蓋肅公卿。 服裘尚質遵前製,配冊修辭正重名。 篆鼎割烹工奏夏,午階登降斗旋衡。 先時非霧滋鱗隰,竟夕祥光燭縵城。 鐘虡四廂庭樂畢,樵蒸千石燎煙輕。 龍回雕輦昇嶢闕,鶴負恩書下采楹。 海外鷄星占澤霈,樓前鼉鼓震霆驚。 風雲氣應靈臺候,雷雨仁深犴圄清。 有昊感通欽輔德,聿修寅畏念持盈。 旁求遺逸搜巖穴,寬舍租逋惠隸氓。 天錫泰元神策瑞,民歌華黍歲豐聲。 老臣扈從知何補,敢次輿言頌太平。

恭謝慶成詩十韵

宋 · 蘇頌

聖孝當天世繼明,兩全能饗禮交行。 路朝躬款三年報,齋寢先端七日誠。 穹厚博臨通肸蠁,祖宗嚴祀極專精。 冕章從質更新製,鐘虡鏗純復舊聲。 舞佾前陳徽烈茂,燎煙升達上儀成。 不祈厚福歸諸己,務達厖恩及庶氓。 還御端闈孚大號,載頒元曆慶鴻名。 歡謠沸渭盈都輦,協氣旁流浹海瀛。 百辟旅庭紛嶽抃,四方延首效葵傾。 帝心虔鞏常無怠,億萬斯年享治平。

送鄭無忌南歸

宋 · 蘇頌

我家本南閩,處世若羈寓。 侍親從宦遊,東西遷者屢。 因循歷年載,未識南中路。 間歲至都城,始與里儒遇。 嘗聞閩中奇,英雋所叢聚。 山川降靈氣,稟肖時魁梧。 往在祥符中,黄李稱獨步。 當時盛文物,在廷充振鷺。 二子簉其間,軒軒並鑣驅。 得志何所如,康莊躍騏馵。 時文變新律,高辭無累句。 人傳幼婦碑,朝奏客卿賦。 奇器擅珪璧,至音有韶濩。 當宁喜同時,士林爭景附。 淵澄或無魚,木秀乃生蠹。 嗟哉士之賢,入朝嘗見惡。 叔才亦稍遷,秘書觀四庫。 命窮時不偶,伶仃獨翁孺。 名雖鼎甲貴,官止塵勞污。 蹉跎三十年,困躓卒顛仆。 伊予生後時,舉頸徒企慕。 鄭子乃其甥,肖貌何穎悟。 讀書博而詳,偉詞亦能鑄。 朅來至京國,首與予款晤。 吾嘗念古昔,人賢猶愛樹。 况遇賢之出,何必緣雅素。 從遊遂無間,往來靡常度。 近遭試秋官,報罷不知故。 飄飄嘆窮途,歸橐不能具。 當路少知己,腹心誰可布。 我嗟近世人,齪齪何足數。 見善不能舉,徒然用烋噢。 士有處憂困,豈嘗一蒙顧。 勸君自求己,何用頻齟齬。 還家樂詩書,養心益堅固。 無因一傷手,乃欲改前措。 澤豹未成文,尚能隠深霧。 齊禽戢其翼,久亦蒙傅羽。 况子氣方剛,丁辰年未暮。 勉勉信予言,勤勤蹈前趣。 更想渭陽賢,懷道當有遻。 王忱希范寧,羊曇宗謝傅。 武子稱衛玠,逢時乃騰騖。 深源賞康伯,傳經有訓註。 子其慕斯人,戒哉惇向素。 還來取高第,擢俊膺帝籲。 更發翁孺名,後來益垂裕。 作歌送子行,予言豈虛諭。

送王秀才出京

宋 · 蘇頌

都城大雪酒價高,我送故人傾濁醪。 酒闌置杯欲話別,不覺中心生鬰陶。 丈夫聚散豈爲念,所嘆人事多徒勞。 憶昔我年未弱冠,西來觀藝遊神皋。 金門獻賦嗟失路,因循四載何所遭。 京華碌碌少知己,但聞嘲弄聲嗷嗷。 今年詔書恤西事,大開言路烝群髦。 因思平生負氣概,臨事始可觀持操。 長纓羈虜豈無計,策慮未獻心徒忉。 感君壯志正凌厲,術業沈究鈐與韜。 上書論畫兵家事,直請西去親鞬櫜。 又言若將衆十旅,可爲手足除紛搔。 逾時待報不聞命,西秦便欲從遊遨。 束書携劍瞥然去,却顧名利輕如毛。 我謂方今正急士,帝言屢下搜英豪。 公卿悉意奉詔旨,推賢好善如干旄。 勸君失意且韜養,有能必見時稱褒。 中朝列爵本馭衆,進任將相皆儒曹。 一時未遇何須嘆,吾輩豈久居蓬蒿。

和丘與權秘校咏寶寄林成之進士

宋 · 蘇頌

天下豈無寶,此寶常曠乏。 渾然肖天質,不與璆璠雜。 萬産蓄精粹,百靈常護押。 天王得而興,人事留豈盍。 問將安所施,邦國憑鎮壓。 問誰能爲售,靡物可酬答。 孰嗟道不行,將以補千衲。 孰憂大厦摧,用以支衆庘。 在昔夏及周,相繼登天榻。 搜索罄寰瀛,異物悉歸狎。 萬玉會諸塗,九鼎安於郟。 人神爲交歡,海嶽在呼欱。 無遠不奔趨,無强不折拉。 區區霸者君,猶能救收扱。 譬夫至音奏,所聽纔鞺鞳。 晉强由一戰,齊盛成九合。 小邦願輸幣,鄰境求盟歃。 至寶既見用,光價日以洽。 豈若秦與趙,爭璧相蹂踏。 其下數十代,交攻事矛甲。 用捨亦異道,盛衰勢相沓。 得之權綱震,失之基本塌。 吾君系皇統,威稜海隅匝。 大器固神扃,衆奇萃緹匣。 山瑰及海靈,盡獲諸羅罨。 揀金磧礫中,或不間砂鑞。 求珠淵泉底,或見取蠯蛤。 珉石尚珍藏,理寧斥珪玾。 其間偶棄遺,誠堪爲嗟𣢗。 或是選擇殊,非由道路狹。 淵哉二君言,相投予意恰。 誰能借其辯,九重貢君闔。 上以啟聰明,次以廣開納。 冀于涓塵中,收拾秘箱笈。 明時寧自疑,本無雙刖法。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