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趙抃宋

趙抃(一○○八~一○八四),字閱道(一作悅道),號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縣)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是士,除武安軍節度推官。歷知崇安、海陵、江原三縣,通判泗洲。至和元年(一○五四),召爲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一○五六),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轉運使,旋改益州。召爲右司諫,因論事出知虔州。英宗即位,奉使契丹,還,進河北都轉運使。治平元年(一○六四),出知成都。神宗立,以知諫院召還,秋,擢參知政事。熙寧三年(一○七○),因反對青苗法去位。歷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復徙杭州。元豐二年(一○七九)二月,以太子少保致仕。退居於衢。七年卒,年七十七。謚清獻。有《清獻集》十卷。事見《東坡集》卷三八《趙清獻公抃愛直之碑》,《宋史》卷三一六有傳。 趙抃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獻集》(十卷,其中詩五卷)爲底本,校以宋景定元年陳仁玉刻元明遞修十六卷本(其中詩七卷,簡稱陳本,書藏北京圖書館)、明成化七年閻鐸刊本(簡稱閻本,藏上海圖書館)、明嘉靖四十一年楊準序汪旦刊本(簡稱楊本,藏華東師大圖書館)、一九二二年趙氏仿宋重刊本(簡稱趙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爲第六卷。

共 735 首诗词

作品

題邛州文同判官五箴堂

宋 · 趙抃

李唐韓吏部,矯矯文宗師。 立言作諸箴,勵世亦自規。 游箴警惰廢,事業終光輝。 言箴慎囁囁,張口觸禍機。 行箴死所守,於義無乖違。 好惡不悖理,戒或私是非。 知名懼浮實,動主嫌怨隨。 五者日踐履,要以君子歸。 與可知道粹,期至嚴奧窺。 誦已記所志,礲石鎸其辭。 俾之揭堂上,使後亦忽隳。 夫人貴且富,非得强自爲。 入賢去不肖,在己不在時。 希韓亦韓徒,中道無已而。

次韻樊祖安秀才連理木

宋 · 趙抃

吾觀樊生者,氣燄凌雲霄。 逢人肆議論,芬馥蘭與椒。 去年應秋詔,入貢天子朝。 南宮擯不收,歸迹如蓬飄。 長途病憔悴,舊里門蕭條。 今時賤未用,無計逃誚嘲。 昨日升吾堂,出詩振瓊瑶。 自云世儒學,其胄來遥遥。 異哉先冢上,有木名百僚。 一根初兩幹,幹木仍駢交。 茂育三十稔,曷爲風霜凋。 材奇固得地,抱合勢已喬。 連理古所瑞,於義尤昭昭。 奚哉私門中,福壽不可邀。 善祥既失效,嘆惋成長謠。 吾言異於是,矧世逢虞堯。 力爲君子儒,進道忽使消。 積德慶厥後,斯木誠非妖。

張景通先生書堂

宋 · 趙抃

志士博古今,名賢口誦聖。 通則施所有,致君翼時政。 窮斯處巖穴,信道宗天命。 富貴貧賤耶,烏與一息競。 先生抱蜀奇,不爲席珍聘。 學易到深處,研幾劇精靜。 書屋數百椽,寒松夾幽徑。 竹森瀟灑觀,泉逗潺湲聽。 小人多謗訾,先生自吟詠。 其徒識所歸,歸雅不歸鄭。 今時自薄惡,先生自醇正。 其徒知所入,入賢不入佞。 憂弊以文捄,敵邪以道勝。 先生終其爲,彼俗徒詬病。

過胡元賓林亭

宋 · 趙抃

我嘗輕歸轅,一息快心目。 亭橋跨幽澗,廡砌森怪竹。 榜句多老詞,襟風不韻俗。 開卷味加永,照泉清可掬。 先秋固爽塏,大夏失煩燠。 樂哉於道外,視此樂豈足。

和范御史十一月三日見月

宋 · 趙抃

有客冬還吳,孤舟暮停潁。 山收亂雲彩,天放新蟾影。 呼童掛簾起,對此清夜景。 橫琴弄流水,醉耳誰其醒。

過濠州呈前人

宋 · 趙抃

朝離石澗寺,暮泊香山夾。 揚帆復順流,快若兩翼插。 濠洲舊風物,愚昔此承乏。 重上莊生臺,如夢覺一霎。

鬰孤臺

宋 · 趙抃

羣峯鬰然起,惟此山獨孤。 筑臺山之巔,鬰孤名以呼。 窮江足樓閣,危壓斗牛墟。 直登四臨瞰,眾勢不可踰。 贛川繚左右,庾嶺前崎嶇。 望闕峙其後,北向日月都。 人家雜烟水,原野周城郛。 烜潤或晴雨,明晦或曉晡。 春榮夏物茂,秋肅冬林枯。 氣象日千變,一一如畫圖。 比予去諫舍,乞此養慵愚。 事訛得以正,俗瘵得以蘇。 歲豐盜攘息,獄命寃繫無。 熙然與民共,所喜朋僚俱。 中淡有琴詠,外喧有歌歈。 樽罍有美酒,盤餐有嘉魚。 優游一臺上,四序不暫辜。 乃知爲郡樂,況復今唐虞。

題周敦頤濂溪書堂

宋 · 趙抃

吾聞上下泉,終與江海會。 高哉廬阜間,出處濂溪派。 清深遠城市,潔浄去塵埃。 毫髮難遁形,鬼神縮妖怪。 對臨開軒窗,勝絕甚圖繪。 固無風波虞,但覺耳目快。 琴樽日左右,一堂不爲泰。 經史日枕藉,一室不爲隘。 有蓴足以羹,有魚足以鱠。 飲啜其樂真,靜正於俗邁。 主人心淵然,澄徹一內外。 本源孕清德,游詠吐嘉話。 何當結良朋,講習取諸兌。

寄酬蔡州王陶正言

宋 · 趙抃

自顧愚無堪,老大何所用。 得郡江湖來,一意雲泉縱。 驚此西南身,連夕東北夢。 乃知故人念,許與明月共。 荆書一紙賢,季諾千金重。 寄我瓊瑶篇,使得長諷誦。 寒松有唳鶴,高梧有鳴鳳。 何日謝知音,爲鼓商絃弄。

次韻江鉞都官凉軒

宋 · 趙抃

執己剛玉性,誰得同趣向。 涕唾無所藉,歸居宅深曠。 左右山林間,巑岏立屏障。 坐期清風來,未許酷日晃。 高棚立西軒,密葉覆其上。 益爲晚宇廕,詎隔霞空望。 聖書樂名教,俗事絕塵鞅。 恬然寵辱驚,足矣庭闈養。 下榻遲佳朋,盈樽倒新釀。 藥劑矜有靈,神明助無恙。 賢豪重出處,詞句大奔放。 謂愚可與道,緘遺俾酬倡。 忽如窮窘人,護發金玉藏。 收儲篋笥光,孰顧貪惏謗。

題三輔院

宋 · 趙抃

武陽夏侯氏,參立鼎峙足。 秉鈞相三朝,仗鉞帥全蜀。 茅土當時榮,照煥人耳目。 事業申意氣,遺像儼壁屋。

游南山宿盤龍寺

宋 · 趙抃

盤龍得山名,寺占山之下。 老師草庵居,後嗣廣精舍。 禪流日益盛,寂照騰詩價。 我來誨其徒,競以相誇詫。 少林的的意,一語獨無暇。 默然坐明窗,孤蟾徹清夜。 遲曉登終南,行行與誰話。

留題劍門東園

宋 · 趙抃

劍州古要害,重門搤開闔。 隄防兩川地,喉吭此呀呷。 在昔禦狂寇,如朽施巨拉。 時平付良守,一與公論合。 政成治東圃,於焉解賓榻。 予方錦官去,邀我置壺榼。 縱步車馬休,舉目蒼翠匝。 攄懷談笑喧,傾車潺湲雜。 不春亦芳菲,匪風自蕭颯。 主賓飲興豪,量海川酒納。 貳車臺中舊,題詩謂予盍。 默默極佳處,茲俗何以答。

贈陽安徐邁表兄屯田

宋 · 趙抃

少時所學苦,食蘗日自强。 壯歲從宦清,飲冰中剛腸。 陽安百里地,邈在天一方。 惠政不鞭朴,斯民樂耕桑。 念予昨守贛,與兄會家鄉。 兄今歲已滿,余遽提蜀疆。 一朝此邂逅,五載忘參商。 且勿語離索,易老驚鬢霜。 且勿較通塞,放懷把酒觴。 上方聖政新,求賢坐明堂。 兄道足施設,兄志彌頡頏。 喜予外祖門,從此生輝光。

雙竹

宋 · 趙抃

余家有故園,園中可圖錄。 天然一派根,一根生兩竹。 一長復一短,比之如手足。 長者似乃兄,短者弟相逐。 我見人弟兄,少有相和睦。 竹分長幼情,人豈無尊宿。 將竹比人心,人殆類禽畜。 常記五六歲,不見還呼哭。 及至長大時,妻孥相親族。 咫尺不相見,相踈何太速。 不顧父母生,同胞又同腹。 旦夕慕歌歡,幾能思骨肉。 枉具人鬚眉,而食天五穀。 靜思若斯人,爭及園中竹。

次韻孫直言九日登龍門山

宋 · 趙抃

皇祐二年秋九月,九日龍門遇佳節。 新都大夫孫隱之,報政優游共民悅。 升山高會賓主俱,滿頭黄菊泛茱萸。 遥開醉眼極千里,身高氣爽胸懷舒。 逢時感物以次發,詩成落落傾璣珠。 初言府政好太守,化行歲稔民力蘇。 喜聲協氣遨以狂,稚子負老老者扶。 又言登臨風景異,澄川秀野如披圖。 殊方真賞到奇處,未來空只誇江湖。 得之獨善不在己,遠遣遺我開煩紆。 嗟我江原亦民長,周遭百里平如掌。 簿書役役甚囚拘,聞有岷峨無計上。 及聞治邑茲山奇,脚力不到神魄馳。 誰知我亦好山者,篋中時復觀君詩。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