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歐陽修宋

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又號六一居士,盧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試學士院,充館閣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責諫官高若訥,降爲峽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寶元二年(一○三九),遷武成軍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館閣校勘。慶曆三年(一○四三),知諫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四年,爲河北都轉運使。五年,慶曆新政失敗,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韓琦、杜衍等申辯,貶知滁州,徙揚州、潁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權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六年,進參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罷爲觀文殿學士,轉刑部尚書知亳州。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對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五年,病逝潁州汝陰,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歐陽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書》、《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傳。宋胡柯編有《廬陵歐陽文忠公年譜》。 歐陽修詩,以《四部叢刊》影元本《歐陽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錄五卷)爲底本。參校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簡稱周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簡稱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圖書館)及明正統刻《居士集》(有元曾魯考異,簡稱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錄下,今移至正文題下。底本孫謙益等所作校記,除刪去少數異體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續添校記,亦以續校名義補入正文。另輯得集外詩句,附於卷末。

共 968 首诗词

作品

顔跖

宋 · 歐陽修

顔回飲瓢水,陋巷卧曲肱。 盜跖厭人肝,九州恣橫行。 回仁而短命,跖壽死免兵。 愚夫仰天呼,禍福豈足憑。 跖身一腐鼠,死朽化無形。 萬世尚遭戮,筆誅甚刀刑。 思其生所得,豺犬飽臭腥。 顔子聖人徒,生知自誠明。 惟其生之樂,豈減跖所榮。 死也至今在,光輝如日星。 譬如埋金玉,不耗精與英。 生死得失間,較量誰重輕。 善惡理如此,毋尤天不平。

猛虎

宋 · 歐陽修

猛虎白日行,心閑貌揚揚。 當路擇人肉,羆豬不形相。 頭垂尾不掉,百獸自然降。 暗禍發所忽,有機埋路傍。 徐行自踏之,機翻矢穿腸。 怒吼震林丘,瓦落兒墮床。 已死不敢近,目睛射餘光。 虎勇恃其外,爪牙利鉤鋩。 人形雖羸弱,智巧乃中藏。 恃外可摧折,藏中難測量。 英心多決烈,自信不猜防。 老狐足姦計,安居穴垣牆。 窮冬聽冰渡,思慮豈不長。 引身入扱中,將死猶跳踉。 狐姦固堪笑,虎猛誠可傷。

仙草

宋 · 歐陽修

世說有仙草,得之能隱身。 仙書已怪妄,此事況無文。 嗟爾得從誰,不辨僞與真。 持行入都市,自謂術通神。 白日攫黄金,磊落揀奇珍。 旁人掩口笑,縱汝暫懽忻。 汝方矜所得,謂世盡盲昏。 非人不見汝,乃汝不見人。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上山

宋 · 歐陽修

躡蹻上高山,探險慕幽賞。 初驚澗芳早,忽望巖扉敞。 林窮路已迷,但逐樵歌響。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下山

宋 · 歐陽修

行歌翠微裏,共下山前路。 千峯返照外,一鳥投巖去。 渡口晚無人,繫舸芳洲樹。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石樓

宋 · 歐陽修

高灘復下灘,風急刺舟難。 不及樓中客,徘徊川上山。 夕陽洲渚遠,唯見白鷗翻。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上方閣

宋 · 歐陽修

聞鍾渡寒水,共步尋雲嶂。 還隨孤鳥下,却望層林上。 清梵遠猶聞,日暮空山響。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伊川泛舟

宋 · 歐陽修

春谿漸生溜,演漾迴舟小。 沙禽獨避人,飛去青林杪。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宿廣化寺

宋 · 歐陽修

橫槎渡深澗,披露採香薇。 樵歌雜梵響,共向松林歸。 日落寒山慘,浮雲隨客衣。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宋 · 歐陽修

春巖瀑泉響,夜久山已寂。 明月浄松林,千峯同一色。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八節灘

宋 · 歐陽修

亂石瀉溪流,跳波濺如雪。 往來川上人,朝暮愁灘闊。 更待浮雲散,孤舟弄明月。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白傅墳

宋 · 歐陽修

芳荃奠蘭酌,共弔松林裏。 溪口望山椒,但見浮雲起。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晚登菩提上方

宋 · 歐陽修

野色混晴嵐,蒼茫辨煙樹。 行人下山道,猶向都門去。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山槎

宋 · 歐陽修

古木卧山腰,危根老盤石。 山中苦霜霰,歲久無春色。 不如巖下桂,開花獨留客。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石笋

宋 · 歐陽修

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巖側。 白雲與翠霧,誰見琅玕色。 惟應山鳥飛,百轉時來息。

遊龍門分題十五首 鴛鴦

宋 · 歐陽修

畫舷鳴兩槳,日暮芒洲路。 泛泛風波鳥,雙雙弄紋羽。 愛之欲移舟,漸近還飛去。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