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況(一○○五~一○六三),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後徙信都(今河北冀縣)。仁宗天聖八年(一○三○)進士(《隆平集》卷一一本傳)。舉賢良方正,累擢知制誥,遷右諫議大夫、知成都府。至和元年(一○五四),充樞密副使。嘉祐三年(一○五八)轉樞密使,次年因疾求退,以太子少傅致仕。八年卒,年五十九。謚宣簡。有《金巖集》二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今存《儒林公議》二卷。事見《臨川集》卷九一《田公墓誌銘》,《宋史》卷二九二有傳。今錄詩二十五首。
共 27 首诗词
西漢文章世所知,相如閎麗冠當時。 遊人不賞凌雲賦,只說琴臺是故基。
歲曆起新元,錦里春意早。 詰旦會朋寀,羣游候騶導。 像塔倚中霄,翬檐結重橑。 隨俗縱危步,超若落清昊。 千里如指掌,萬象可窮討。 野闊山勢迴,寒餘林色老。 遨賞空閭巷,朅來喧稚耄。 人物事多閒,車馬擁行道。 顧此歡娛俗,良慰羈遠抱。 第憂民政疎,無庸答宸造。
初歲二之日,言出東城闉。 緹騎隘重郛,淤車坌行塵。 原野信滋腴,景物爭光新。 青疇隠遥壩,弱柳垂芳津。 邏卒具威械,祭墦列重茵。 俗尚各有時,孝思情則均。 歸途喧鼓鐃,聚觀無富貧。 坤隅地力狹,百業常苦辛。 設微行樂事,何由裕斯民。 守侯其勉旃,亦足彰吾仁。
齊民聚百貨,貿鬻貴及時。 乘此耕桑前,以助農績資。 物品何其夥,碎璅皆不遺。 編䉲列箱筥,飭木柄鎡錤。 備用誠爲急,舍器工曷施。 名花藴天豔,靈藥昌壽祺。 根萌漸開發,蔂載相參差。 游人衒識賞,善賈求珍奇。 予真徇俗者,行觀亦忘疲。 日暮宴觴罷,衆皆云適宜。
予嘗觀四方,無不樂嬉遊。 惟茲全蜀區,民物繁它州。 春宵寶燈然,錦里香煙浮。 連城悉奔騖,千里窮邊陬。 衯裶合繡袂,轣轆馳香輈。 人聲震雷遠,火樹華星稠。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漢流。 懽多無永漏,坐久凭高樓。 民心感上恩,釋唄歌神猷。 齊音祝東北,帝壽長嵩邱。
龍斷爭趨利,仁園敞邃深。 經年儲百貨,有意享千金。 器用先農事,人聲混樂音。 蠶叢故祠在,致祝順民心。
千騎出重闉,嚴祠浄宇鄰。 映林沽酒斾,迎馬獻花人。 豔日披江霧,香飈起路塵。 韶華特明媚,不似遠方春。
昔年張復之來乘寇亂餘。 三春雖宴賞,四野猶艱虞。 遂移踏青會,登舟恣遊娛。 戒備漸解弛,人情悉安舒。 垂茲五十年,材哲不敢踰。 愚來再更朔,遽及仲春初。 綵舵列城隈,畫船滿江隅。 輕橈下奔瀨,縱輿臨精廬。 因思賢守事,所作民乃孚。 慈惠未爲大,大者其忘諸。
蜀雖云樂土,民勤過四方。 寸壤不容隙,僅能充歲糧。 間或容墮孏,曷能備凶痒。 所以農桑具,市易時相望。 野氓集廣鄽,衆賈趨寶坊。 惇本誠急務,戒其靡愆常。 茲會良足喜,後賢勿忽忘。
郊外融和景,濃於城市中。 歌聲留客醉,花意盡春紅。 遊人一何樂,歸馭莫怱怱。
春山寒食節,夜雨晝晴天。 日氣薰花色,韻光徧錦川。 臨流飛鑿落,倚榭立鞦韆。 檻外遊人滿,林間飲帳鮮。 衆音方雜遝,餘景更留連。 座客無辭醉,芳菲又一年。
麗日照芳春,良會重元巳。 陽濱修祓除,華林程射技。 所尚或不同,茲俗亦足喜。 門外盛車徒,山半列鄽市。 彩堋飛鏑遠,醉席歌聲起。 回頭望城郭,烟靄相表裏。 秀色滿郊原,遥景落川涘。 目倦意猶遠,思餘情未已。 登高貴能賦,感物暢幽旨。 宜哉賢大夫,由斯見材美。
高閣長廊門四開,新晴市井絕纖埃。 老農肯信憂民意,又見笙歌入寺來。
春山縹翠一谿清,滿路遊人語笑聲。 自愧非才無異績,止隨風俗順民情。
赤精流景鑠,朱夏向清和。 紺宇修祠盛,華封祝慶多。 簪裳千載遇,鐘梵五天歌。 遠俗尤熙泰,皇猷信不頗。
感帝開鴻緒,薰風正阜生。 億年逢景運,萬國贊丕平。 瑞靄承龍闕,晨曦啟鳳城。 臚賓趨陛墄,樂舞備韶英。 譯導來珍貢,酺懽洽頌聲。 曼齡均慶祝,闓澤慰羣情。 地有捫參遠,人懷就日誠。 願將民共樂,聊以報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