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范仲淹宋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孤,母改嫁長山朱姓,遂名朱說,入仕後始還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仁宗朝仕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主持“慶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事。歷知睦、蘇、饒、潤、越、永興、延、耀、慶、邠、鄧、杭、青等州軍。皇祐四年,改知潁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叢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別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傳。 范仲淹詩,以《四部叢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別集中重出詩兩首,已予刪除。另輯得之集外詩編爲第六卷。

共 318 首诗词

作品

謝黄惣太博見示文集

宋 · 范仲淹

松桂有嘉色,不與衆芳期。 金石有正聲,詎將羣響隨。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時。 仰止江夏公,大醇無小疵。 孜孜經緯心,落落教化辭。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規。 邈與聖賢會,豈以富貴移。 誰言荆棘滋,獨此生蘭芝。 誰言鼃黽繁,獨此蟠龍龜。 豈徒一時異,將爲千古奇。 願此周召風,達我堯舜知。 致之諷諫路,陞之誥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陳雍熙。 頌聲格九廟,王澤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復迷宗師。

四民詩 士

宋 · 范仲淹

前王詔多士,咸以德爲先。 道從仁義廣,名由忠孝全。 美祿報爾功,好爵縻爾賢。 黜陟金鑑下,昭昭媸與妍。 此道日以疏,善惡何茫然。 君子不斥怨,歸諸命與天。 術者乘其隙,異端千萬惑。 天道入指掌,神心出胸臆。 聽幽不聽明,言命不言德。 學者忽其本,仕者浮於職。 節義爲空言,功名思苟得。 天下無所勸,賞罰幾乎息。 陰陽有變化,其神固不測。 禍福有倚伏,循環亦無極。 前聖不敢言,小人爾能臆。 裨竈方激揚,孔子甘寂默。 六經無光輝,反如日月蝕。 大道豈復興,此弊何時抑。 末路競馳騁,澆風揚羽翼。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願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四民詩 農

宋 · 范仲淹

聖人作耒耜,蒼蒼民乃粒。 國俗儉且淳,人足而家給。 九載襄陵禍,比户猶安輯。 何人變清風,驕奢日相襲。 制度非唐虞,賦斂由呼吸。 傷哉田桑人,常悲大絃急。 一夫耕幾壟,游墮如雲集。 一蠶吐幾絲,羅綺如山入。 太平不自存,凶荒亦何及。 神農與后稷,有靈應爲泣。

四民詩 工

宋 · 范仲淹

先王教百工,作爲天下器。 周旦意不朽,刊之考工記。 嗟嗟遠聖人,制度日以紛。 窈窕阿房宫,萬態横青雲。 熒煌甲乙帳,一朝那肯焚。 秦漢驕心起,陳隋益其侈。 鼓舞天下風,滔滔弗能止。 可甚佛老徒,不取慈儉書。 竭我百家産,崇爾一室居。 四海競如此,金碧照萬里。 茅茨帝者榮,今爲庶人恥。 宜哉老成言,欲攦般輸指。

商

宋 · 范仲淹

嘗聞商者云,轉貨賴斯民。 遠近日中合,有無天下均。 上以利吾國,下以藩吾身。 周官有常籍,豈云逐末人。 天意亦何事,狼虎生貪秦。 經界變阡陌,吾商苦悲辛。 四民無常籍,茫茫僞與真。 游者竊吾利,墮者亂吾倫。 淳源一以蕩,頽波浩無津。 可堪貴與富,侈態日日新。 萬里奉綺羅,九陌資埃塵。 窮山無遺寶,竭海無遺珍。 鬼神爲之勞,天地爲之貧。 此弊已千載,千載猶因循。 桑柘不成林,荆棘有餘春。 吾商則何罪,君子恥爲鄰。 上有堯舜主,下有周召臣。 琴瑟願更張,使我歌良辰。 何日用此言,皇天豈不仁。

寄題孫氏碧鮮亭

宋 · 范仲淹

天地何風流,復生王子猷。 黄金買碧鮮,綠玉排清秋。 非木亦非草,東君歲寒寶。 耿耿金石性,雪霜不能老。 清風及故人,徘徊過此君。 泠泠鈞天音,千載猶得聞。 應是聖賢魄,鍾爲此標格。 高節見直清,靈心隱虛白。 粉筠多體貌,錦籜見兒童。 上交松桂枝,下結蘭蕙叢。 秀氣藹晴嵐,翠光凝綠水。 明月白露中,静如隱君子。 不願湘靈泣,不求伶倫吹。 鳯皇得未晚,蛟龍起何時。 蕭蕭雲水間,良與主人宜。 紅塵滿浮世,何當拂長袂。 坐嘯此亭中,行歌此亭際。 逍遙復逍遙,不知千萬歲。

贈張先生

宋 · 范仲淹

應是少微星,又云嚴君平。 浩歌七十餘,未嘗識戈兵。 康寧福已大,清静道自生。 邈與神仙期,不犯寵辱驚。 讀易夢周公,大得天地情。 養志學浮丘,久鍊日月精。 壽存金石性,嘯作鸞鳯聲。 陰德不形言,一一在幽明。 何當換金骨,五雲朝玉京。 有客淳且狂,少小愛功名。 非謂鐘鼎重,非謂簞瓢輕。 素聞前哲道,欲向聖朝行。 風塵三十六,未作萬人英。 乃聞頭角者,五神長戰争。 禍福有倚伏,富貴多虧盈。 金門不乏雋,白雲宜退耕。 人間有嵩華,棲之比蓬瀛。 芝田春藹藹,玉澗晝錚錚。 峰巒多秀色,杉桂一何清。 月壑認瑤池,花巖列錦城。 朱鉉冉冉奏,金醴遲遲傾。 相勸綺季徒,頽玉信縱横。 此樂不尋常,何苦事浮榮。 願師先覺者,遠遠濯吾纓。

明月謠

宋 · 范仲淹

明月在天西,初如玉鈎微。 一夕增一分,堂堂有餘輝。 不掩五星耀,不礙浮雲飛。 徘徊河漢間,秀色若可餐。 清風起叢桂,白露生階蘭。 高樓望君時,爲君拂金徽。 奏以堯舜音,此音天與稀。 明月或可聞,顧我亦依依。 月有萬古光,人有萬古心。 此心良可歌,憑月爲知音。

上漢謠

宋 · 范仲淹

真人累陰德,聞之三十天。 一朝鸞鶴來,高舉爲神仙。 冉冉去紅塵,飄飄凌紫煙。 下有脩真者,望拜何拳拳。 願君銀臺上,侍帝玉案前。 當有人間問,請爲天下宣。 自從混沌死,淳風日衰靡。 百王道不同,萬物情多詭。 堯舜累代仁,絃歌始能治。 桀紂一旦非,宗廟自然毁。 是非既循環,興亡亦繼軌。 福至在朱門,禍來先赤子。 嘗聞自天意,天意豈如此。 何爲治亂間,多言歷數爾。 願天賜吾君,如天千萬春。 明與日月久,恩將雨露均。 帝力何可見,物情自欣欣。 人復不言天,天亦不傷人。 天人兩相忘,逍遙何有鄉。 吾當飲且歌,不知羲與黄。

清風謠

宋 · 范仲淹

清風何處來,先此高高臺。 蘭叢國香起,桂枝天籟迥。 飄飄度清漢,浮雲安在哉。 萬古鬱結心,一旦爲君開。 有客慰所思,臨風久徘徊。 神若遊華胥,身疑立天台。 極渇飲沆瀣,大暑執瓊瓌。 曠如攜松丘,騰上煙霞遊。 熙如揖莊老,語人逍遙道。 朱絃鼓其薫,可以解吾民。 滄浪比其清,可以濯吾纓。 願此陽春時,勿使飄暴生。 千靈無結愠,萬卉不摧榮。 庶幾宋玉賦,聊廣楚王情。

書海陵滕從事文會堂

宋 · 范仲淹

東南滄海郡,幕府清風堂。 詩書對周孔,琴瑟親羲黄。 君子不獨樂,我朋來遠方。 言蘭一相接,豈特十步香。 德星一相聚,直有千載光。 道味清可挹,文思高若翔。 笙磬得同聲,精色皆激揚。 栽培盡桃李,棲止皆鸞皇。 琢玉作鎮圭,鑄金爲干將。 猗哉滕子京,此意久而芳。

上都行送張伯玉

宋 · 范仲淹

上都有聖人,日月一以新。 曄曄天下才,西走堯舜賓。 百谷望東浸,萬星依北辰。 直者爲之轅,曲者爲之輪。 一材不復遺,况此席上珍。 南山張公子,氣象清且淳。 懷有綺繡文,朝無瓜瓞親。 寸心如鐵石,不羞賤與貧。 買臣起白社,賈誼富青春。 寶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鳴琴

宋 · 范仲淹

思古理鳴琴,聲聲動金玉。 何以報昔人,傳此堯舜曲。

馴鷗詠

宋 · 范仲淹

萬物有常性,性無不貴生。 風翔與駿奔,一一遠害情。 鴥彼沙上鷗,皎皎霜雪明。 月宿滄洲静,日浴滄浪清。 何以狎溪人,溪人淡無營。 循循自飲啄,往往相逢迎。 徘徊兩無猜,何慕亦何驚。 客有懷依依,雲水言將歸。 逐爾羣鷗樂,羣鷗爾勿飛。 此心未忘者,天機非殺機。

古鑑

宋 · 范仲淹

磨此千年鑑,朱顔清可覽。 君看日月光,無求照人膽。

贈樊秀才

宋 · 范仲淹

五代雲雷屯,九野皆龍戰。 聞國如棋枰,皇極何由建。 太祖乘天飛,大發光華旦。 樊公江表來,經綸速如電。 微子入姬周,倉皇救塗炭。 四海乃大同,萬里聞薫風。 禮樂與征伐,出自明光宫。 大勳未大賞,積慶宜無窮。 李廣不封侯,繼世多英雄。 公有承家子,所至神明理。 復有起家孫,一見知千里。 和氣十洲春,清流九江水。 非有神筆夢,粲粲文何綺。 天子青春朝,列鼎招英髦。 明年桃李開,禹浪如霞高。 之子可變化,咫尺登金鰲。 始知祖德長,光輝傳佩刀。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