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湜(九五○~一○○○),字持正,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九八○)進士。初仕通判梓州榷鹽院。遷著作郎、直史館。雍熙三年(九八六),以右補闕知制誥。與蘇易簡同知貢舉,判刑部。因事降均州團練副使。淳化五年(九九四),再知制誥。至道元年(九九五),拜翰林學士,兼修國史。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改給事中、充樞密副使。三年卒,年五十一。謚忠定。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共 3 首诗词
憐君將命拜新恩,送別都門亦斷魂。 雨歇桂林秋更暖,瘴連梅嶺日多昏。 詔頒海徼征徭薄,兵罷蠻州市井繁。 愧我不才居禁近,前春灑掃待回轅。
宦路厭風塵,高堂役夢頻。 拜章辭旨切,致政罷光新。 陶令羞爲吏,潘生喜養親。 况登朝序貴,半俸豈憂貧。
紛紛游客豫章回,俱道華林就學來。 門第昔年旌闕聳,主人長日講筵開。 化行鄉黨渾無頌,教得兒孫盡有才。 好是諸生游息處,四時花木繞書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