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洎(九三四~九九七),字師黯,改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屬安徽)人。南唐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清輝殿學士。入宋,授太子中允。太宗即位,選直舍人院,考試諸州進士。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出知相州,次年移貝州。入知譯經院。端拱中判大理寺,充史館修撰,判集賢院事。淳化中爲翰林學士。後代蘇易簡爲參知政事,至道三年罷爲刑部侍郎(《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四一)。尋卒,年六十四。《宋史》卷二六七、《東都事略》卷三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共 5 首诗词
我愛真人居,高臺倚寥泬。 洞天開兩扉,邈爾與世絕。 縹緲乘鸞女,華顔映綠髮。 舉手拂烟虹,吹笙弄松月。 森羅窺萬象,境異趣亦別。 何必服金丹,飛身向蓬闕。
去歲海棠花發日,曾將詩句詠芳妍。 今來花發春依舊,君已雄飛玉案前。 驟隔清塵樞要地,獨攀紅蘂豔陽天。 疏枝高映銀臺月,嫩葉低含綺閣烟。 花落花開懷勝賞,春來春去感流年。 清辭早綴巴人唱,妙翰猶緘蜀國牋。 共仰壯圖方赫耳,自嗟衰鬢轉皤然。 因憑鶑蝶傳消息,莫望蓬萊有病仙。
幾憶湯師役夢魂,醉吟想在落花村。 背塵事見尋常說,出格詩曾子細論。 書信寄憑雖有路,笑談重約恨無門。 今來鬢雪應多也,莫惜頻頻近酒罇。
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風物一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