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欽,魏府人。師文益。初住洪州幽谷山雙林院,次住金陵龍光院,稱金陵清涼法燈禪師。再住上蘭護國院,開寶七年卒。詩十三首。(《全唐詩》無泰欽詩,事迹見《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
共 14 首诗词
。
盡道古鏡不曾見,借你時人看一徧。 目前不覩一纖豪,湛湛冷光凝一片。 凝一片,無背面,嫫母臨妝不稱情,潘生迴首頻嘉歎。 何欣欣,何戚戚,好醜由來那箇是(《大正藏》本作「從來那是的」)? 只遮是,轉沈醉,演若晨窺怖走時,子細思量還有以。 我問顛狂不暫迴,淚流向予聲哀哀。 哽咽未能申吐得,你頭與影悠悠哉!悠悠哉,爾許多時那裡來? 迷雲開,行行攜手上高臺。
誰云古鏡無樣度,古人出入何門戶? 門戶君看不見時,即此爲君全顯露。 全顯露(《大正藏》本無此三字),與汝一生終保護。 若遇知音請益來,逢人不得輕分付。 但任作見面,不須生怕怖,看取當時演若多,直至如今成錯悮。 如今不省影分明,還是當時同一顧。 同一顧,苦苦苦!。
古鏡精明皎皎,皎皎徧照河沙。 到處安名題字,除儂更有誰家? 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鏡上纖瑕。 纖瑕垢盡無物,此真火裏蓮華。 蓮花千朵萬朵,朵朵端然釋迦。 誰云俱屍入滅?誰云穿膝蘆牙?不信鏡中看取,羊車鹿車牛車。 時人不識古鏡,盡道本地清淨。 祇看清淨是假,照得形容不正。 或圓或短或長,若有纖豪俱病。 勸君不如打破,鏡去瑕消可瑩。 亦見杜口毘[耶],亦知圓通少剩。 (見景宋本《景德傳燈錄》卷三十。 「耶」字原缺,據《大正藏》本補)。
今古應無墜,分明在目前。 片雲生晚谷,孤鶴下遙天。 岸柳含煙翠,溪花帶雨(《註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卷上作「露」)鮮。 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
幽鳥語如篁,柳垂金線長。 煙收山谷靜,風送杏花香。 永日蕭然坐,澄心萬慮亡。 欲言言不及,林下好商量。
誰信天真佛,興悲幾萬般。 蓼花開古岸,白鷺立沙灘。 露滴庭莎長,雲收溪月寒。 頭頭垂示處,子細好生觀(《註華嚴經題法界觀門頌》卷上作「看」)。
閑步游南陌,唯便野興多。 傍花看蝶舞,近柳聽鶯歌。 稚子撈溪萊,山翁携蕨蘿。 問渠何處住,迴首指前坡。
每思同道者,屈指有寒山。 得意千峯下,無人共往還。 朝看雲片片,暮聽水潺潺。 若問幽奇處,儂家住此間。
三春媚景時,疊嶂含煙雨。 携藍採蕨歸,和米鐺中煮。 食罷展殘書,鶯鳥關關語。 此情孰可論,唯我能相許。
幽巖我自悟,路險無人到。 寒燒帶葉柴,倦即和衣倒。 閒牕任月明,落葉從風掃。 住茲不計年,漸覺垂垂老。
野老負薪歸,催婦連宵織。 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 問渠渠不知,特地生疑惑。 傷嗟今古人,幾箇知恩德。
自住國清寺,因循經幾年。 不窮三藏教,匪學祖師禪。 一事攻燒火,餘閑任性眠。 生涯何所有?今古與人傳。
颯颯西風起,飄飄細雨飛。 前村孤嶺上,樵父擁蓑歸。 躡履尋荒徑,搘筇似力微。 時人應笑我,笑我者還稀。 (《卍續藏經》本宋釋子昇、如祐編《禪門諸祖師偈頌》卷上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