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玄宗皇帝李隆基唐

共 5 首诗词

作品

詩送玄靜先生赴金壇(題擬)

唐 · 玄宗皇帝李隆基

紫府煙霞士,玄宗道德師。 心將萬籟合,志與九仙期。 絕俗遺塵境,同人喜濟時。 訪經遊玉洞,敷教入瑤墀。 茅嶺追餘跡,金壇赴遠思。 陰宮春舊記,陽觀飭新祠。 緬想埋雙璧,長懷採五芝。 真靈若可遇,鸞鶴佇來茲。 (詳後。 此首又見《嘉定鎮江志》卷二十)(按:《茅山志》卷二收玄宗賜李玄靜先生勑書二十四通,此詩見第三道勑內。 此勑書全文錄如次:「勑。 廣陵李鍊師,上清品人也。 抗志雲霞,和光代俗。 爲予修福靈跡,將赴金壇,故賦詩寵行,以美其志。 〖詩略〗尊師抱一守中,探微昭遠,能回貞潔,發揮道門。 遂與太和先生啓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飭靈跡,廣求真經。 則詩以寵行,物將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禮賢也。 所謝知。 」又按,據同書同卷所附玄靜先生等表奏,知此詩爲天寶六載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賜。 )。

詩送玄靜先生暫還廣陵(幷序)

唐 · 玄宗皇帝李隆基

楊許開真籙,夫君密契傳。 九星連紫蓋,雙景合丹田,玉簡龜臺職,金壇洞府仙。 猶期禦風便,朝夕候泠然。

詩送玄靜先生歸廣陵(幷序)

唐 · 玄宗皇帝李隆基

默受王倪道,逾深尹喜師。 欣同八景會,更叶九丹時。 鸞鶴遙煙境,江山渺別思。 當遷洞庭日,留念上京期。 (以上三首幷見《正統道藏》本元劉大彬撰《茅山志》卷二)(按:據同書同卷附玄靜先生等表奏,前二詩中之一首爲天寶十載九月十四日由內侍袁思藝宣勑。 又玄靜先生即李含光,爲茅山宗第十三代宗師,事跡詳《顏魯公文集》卷七《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廣陵李君碑銘》。 〖1〗《輿地紀勝》卷十七《建康府》「碑記」云:「《賜李煉師詩詔》,唐道士任良友書。 玄宗所賜詩,凡三首,貞元十四年刻石。 在茅山。 」)。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補序)

唐 · 玄宗皇帝李隆基

空(按:此詩《全唐詩》卷三已收入。 茲據唐李沖昭《南嶽小錄》補序。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五十一冊收宋陳田夫《南嶽總勝集》卷下,載此序異文較多,另錄如次以備攷:「煉師志慕玄門,棲心南嶽。 及登道籙,忽然來辭,願歸舊山,以守虛白。 不違雅志,且重精修,若遇真人靈藥,時來城闕也。 」)。

批答安祿山賀雪兼賜口號(題擬)

唐 · 玄宗皇帝李隆基

臘月忻三[白](日),嘉平安四鄰。 預知天下稔,先爲物華春。 (見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安祿山事迹》卷上)(〖1〗《安祿山事迹》:「其〖天寶九載〗冬,久無雪,至十二月十四日乃雪,祿山表賀焉。 玄宗批答兼口號以賜之曰〖詩略〗。 其見重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