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馬雲奇唐

詩十三首(伯二五五五)

共 13 首诗词

作品

懷素師草書歌

唐 · 馬雲奇

懷素才年三十餘,不出湖南學草書。 大夸羲獻將齊德,功比鍾繇也不如。 疇昔闍梨名蓋代,隱秀於今墨池在,賀老遥聞怯後生,張巔(顛)不敢稱先輩。 一昨江南投亞相,盡日花堂書草障,含毫勢若斬蛟龍,㭫(握)管還同斷犀象。 興來索筆縱橫掃,滿坐詞人皆道好。 一點三峯巨石懸,長畫萬歲枯松倒。 叫噉(喊)忙忙禮不拘,萬字千行意轉殊。 紫塞傍窺鴻雁翼,醒前猶自記華章,醉後無論絹與牆,眼看筆掉頭還掉,只見文狂心不狂。 自倚能書堪入貢,一盞一回捻筆弄,壁上颼颼風雨飛,行間屹屹龍蛇動。 在身文翰兩相宜,還如明鏡對西施。 三秋月澹青江水,二月花開綠樹枝。 聞到懷書西入秦,客中相送轉相親;君王必是收狂客,寄語江潭一路人。

白雲歌(予時落殊俗隨蕃軍望之感此而作)

唐 · 馬雲奇

遥望白雲出海灣,變成萬狀須臾間。 忽散鳥飛趁不及,唯只清風隨往還。 生復滅兮滅復生,將欲凝兮旋已征;因悟悠悠寄寰宇,何須擾擾徇功名。 滅復生兮生復滅,左之盈兮右之缺;從來舉事皆爾爲,何不含情自怡悅。 殊方節物異長安,盛夏雲光也自寒。 遠戍只將煙正起,橫峰更似雪猶殘。 白雲片片映青山,白雲不盡青山盡。 展轉霏微度碧空,碧空不見浮雲近。 漸覺雲低駐馬看,聯綿縹渺拂征鞍。 一不一兮幾紛紛,散不散兮何漫漫。 東西南北□□馳,上下高低恣所宜。 影碧池冰螢□底,光浮綠樹霰凝枝。 欲謂白雲必從龍,飛來飛去龍不見;欲謂白雲不從龍,乍輕乍重誰能變。 一重未過一重摧,一畔縈巖一畔開。 欒巴𠹀(噀)酒應隨去,子晉吹笙定伴來。 披襟引袖遽迎風,欲□吹雲置袖中;雲飛入袖將爲滿,袖卷看雲依舊空。 雷殷殷兮雨曚曚,成陰澗下雲之功。 倏然雲晴銷四極,所潤寧知白雲力。 大賢濟世徒自勞,一朝運否誰相憶。 不知白雲何所以,年年歲歲從山起;雲收未必歸石中,石暗翻埋在雲裏。 世人遷變比白雲,白雲無心但氛氳。 白雲生滅比世人,世人有心多苦辛。 旋生旋滅何窮已,有心無心只如此。 當須體道有貞素,不用浮榮說非是。 望白雲,白雲遼亂滿空山,高低賦象非情欲,余遂感之心自閑。 望白雲,白雲天外何悠揚,既悲出塞復入塞,應亦有時還帝鄉。

送游大德赴甘州口號(此便代書寄呈將軍)

唐 · 馬雲奇

支公張掖去何如?異俗多嫌不寄書。 數人四海皆兄弟,爲報殷勤好在無。

九日同諸公殊俗之作

唐 · 馬雲奇

一人歌唱數人啼,拭泪相看意轉迷。 不見書傳清(青)海北,只知魂斷隴山西。 登高乍似雲霄近,寓目仍驚草樹低。 菊酒何須頻勸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太常妻曰一日不齋醉如泥)。

俯吐蕃禁門觀田判官贈向將軍真言口號(項云「俯」當作「附」,下奪「近」字,「附近」爲接近、靠近之意。)

唐 · 馬雲奇

怪來偏得主君憐,料取分明在眼前。 說相未應驚䴏鴒,看心且愛直如弦。

題周奉御

唐 · 馬雲奇

明王道得腹心臣,百萬人中獨一人。 階下往來三逕跡,門前桃李四時春。

贈鄧郎將四弟

唐 · 馬雲奇

把袂相歡意最濃,十年言笑得朋從。 憐君節操曾無易,只是青山一樹松。

同前已(以)詩代書

唐 · 馬雲奇

故(古)來同病總相憐,不似今人見眼前。 且隨浮俗貪趨世,肯料寒灰亦重燃。

途中憶兒女之作

唐 · 馬雲奇

髮為思鄉白,形因泣淚枯。 爾曹應有夢,知我斷腸無。

至淡河同前之作

唐 · 馬雲奇

念爾兼辭國,緘愁欲渡河;到來河更闊,應爲涕流多。

被蕃軍中拘係之作

唐 · 馬雲奇

何事逐漂蓬,悠悠過鑿空!世窮途運榮(蹇),戰苦不成功。 泪滴東流水,心遥北翥鴻。 可能忠孝節,長遣門閫(困)西戎。 。

諸公破落官蕃中製作

唐 · 馬雲奇

別來心事幾悠悠;恨續長波曉夜流。 欲知起望相思意,看取山雲一段愁。

贈樂使君

唐 · 馬雲奇

知君桃李遍成蹊,故託喬林此處棲。 雖然灌木凌雲秀,會有寒鵶夜夜啼。 (〖1〗以上十三首詩從伯二五五五殘卷中錄出。 第一首下題名馬雲奇。 因爲這些詩格調相似,其中有多首詠及被吐蕃拘繫之事,故可定爲一人作品。 這個殘卷中還有五十九首伕名詩〖已編入第二卷〗,也是唐代中期我國國內民族戰爭中被吐蕃拘繫的敦煌漢族人所寫。 這些詩,過去未見著錄,《全唐詩》也沒有收入。 有三生前在巴黎圖書館將這一殘卷全文錄出,以後又作過整理加工,惜未最後定稿。 現據舒學同志的整理稿校對後輯入本卷。 〖2〗馬雲奇的生平目前雖無資料可查,但從這十三首的內容來看,尤其是從第一首《懷素師草書歌》所寫的懷素情況來看,詩的寫作時間與卷二那五十九首伕名詩大致相近,即在公元七五八--七八一年吐蕃逐漸侵吞河隴地區,而西州、沙州尚爲唐軍堅守之時。 (對馬雲奇詩及卷二無名氏殘詩集的作者近年有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現摘錄柴劍虹、潘重規的文章如次,以供參考。 〖3〗)(柴劍虹《敦煌伯二五五五卷「馬雲奇詩」辨》〖刊《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四年第二輯〗認爲,伯二五五五卷中馬雲奇的詩只有《懷素師草書歌》一首,其餘十二首與另外五十九首一樣,均是一位佚名的落蕃人所作。 他指出,該卷第一部分正面抄唐人詩一百五十六首,文兩篇,背面抄詩三十二首,應是唐人詩文選集殘卷。 從抄寫情況看,正面顯係一人筆跡。 那五十九首坆名詩抄寫格式稍異,大多數詩題完整,且高出一格抄,內容又緊密銜接,作者自抄的可能性很大。 背面所抄,署名馬雲奇的只有《懷素師草書歌》一首,此詩詩題低兩格抄,署名又和詩題空兩格,且用大字抄寫。 《白雲歌》等十二首抄於此詩之左,並無署名,而且馬上改變了抄寫格式,字體也縮小了一倍,詩題頂格。 這十二首詩從抄寫格式到內容、風格均與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迥異,卻與寫卷正面那五十九首佚名詩連貫一氣。 他將兩組詩相比較後,認爲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作者身世相同,詩的內容一致;第二,有些詩句極爲相仿,似出一人之手,兩組詩可能爲同一人所作。 他並推測這兩組詩的作者,可能即爲緊接前五十九首詩抄錄劉商《胡笳十八拍》後又自加一拍的「落蕃人毛押牙」。 關於馬雲奇,柴劍虹考證其《懷素師草書歌》應作於大曆六年冬至九年春之間。 並推測其可能到過河西一帶,蘇聯藏敦煌殘卷中有岑參《敦煌馬太守後亭歌》,這位馬太守是否馬雲奇,尚有待確定。 〖4〗潘重規《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作者的新探測》〖刊一九八五年六月出版的《漢學研究》第三卷第一期〗一文,爲作者在巴黎國家圖書館東方稿本部披閱敦煌原卷後寫成,也認爲馬雲奇是陷蕃詩集作者之一的說法是錯誤的。 潘文指出伯二五五五卷鈔寫詩文很多,也很雜亂。 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後是沒有作者姓名的《白雲歌》等詩,前者字體較大,後者較小,並非同一人所書。 因此,不可根據前一首詩的作者,便牽連以下沒有作者姓名的詩篇歸屬爲同一人作品。 潘文進而考察了懷素的生平,考定其生於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 馬雲奇詩云:「懷素纔年三十餘,不出湖南學草書。 」可推知此詩作於早年未出湖南時,馬的年齡顯然超過懷素。 敦煌陷蕃在建中二年,其時馬雲奇應已是六十以上的老翁。 但仔細抽繹十二首陷蕃詩及另一組五十九首作品,作者應是盛年的男兒,詩中全沒有流露老翁的口吻。 因而確定《白雲歌》以下十二首不可能是馬雲奇所作。 同時,潘文也推測七十餘首陷蕃詩的作者可能是「落蕃人毛押牙〖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