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張九齡唐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擢進士,始調校書郎,以道侔伊呂科爲左拾遺,進中書舍人,出爲冀州刺史。以母不肻去鄉里,表換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嶺南按察選補使,以張說薦,爲集賢院學士,俄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爲李林甫所忮,改尚書右丞相。罷政事,貶荆州長史,請歸還展墓。卒,諡文獻。九齡風度醖藉,在相位,有謇諤匪躬之誠,以直道黜,不戚戚嬰望,惟文史自娛。嘗識安祿山必反,請誅,不許。後明皇在蜀思其言,遣使致祭,卹其家。集二十卷,今編詩三卷。

共 228 首诗词

作品

橫吹曲辭 折楊柳

唐 · 張九齡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遲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鬢老邊城塵。

奉和聖製燭龍齋祭

唐 · 張九齡

上帝臨下,鑒亦有光。 孰云陰隲,惟聖克彰。 六月徂暑,四郊愆陽。 我后其勤,告于壇場。 精意允溢,羣靈鼓舞。 蔚兮朝雲,沛然時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燭龍煌煌,明宗報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聞詩有訓,國風茲始。

奉和聖製喜雨

唐 · 張九齡

艱我稼穡,載育載亭。 隨物應之,曷聖與靈。 謂我何憑,惟德之馨。 誰云天遠,以誠必至。 太清無雲,羲和頓轡。 于斯烝人,瞻彼非覬。 陰冥倏忽,沛澤咸洎。 何以致之,我后之感。 無皐無隰,黍稷黯黯。 無卉無木,敷芬黮黤。 黃龍勿來,鳴鳥不思。 人和年豐,皇心則怡。 豈與周宣,雲漢徒詩。

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

唐 · 張九齡

祝史辭正,人神慶叶。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六變云備,百禮斯浹。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奉和聖製幸晉陽宮

唐 · 張九齡

隋季失天策,萬方罹凶殘。 皇祖稱義旗,三靈皆獲安。 聖期將申錫,王業成艱難。 盜移未改命,曆在終履端。 彼汾惟帝鄉,雄都信鬱盤。 一月朔巡狩,羣后陪清鑾。 霸跡在沛庭,舊儀覩漢官。 唐風思何深?舜典敷更寬。 戶蒙枌榆復,邑爭牛酒歡。 緬惟翦商後,豈獨微禹歎。 三后既在天,萬年斯不刊。 尊祖實我皇,天文皆仰觀。

奉和聖製次成皐先聖擒建德之所

唐 · 張九齡

天命誠有集,王業初惟艱。 翦商自文祖,夷項在茲山。 地識斬蛇處,河臨飲馬間。 威加昔運往,澤流今聖還。 尊祖頌先烈,賡歌安用攀。 紹成即我后,封岱出天關。

奉和聖製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唐 · 張九齡

聖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勞蒼生念,不以黃屋尊。 興化俟羣辟,擇賢守列藩。 得人此爲盛,咨岳今復存。 降鑒引君道,殷勤啓政門。 容光無不照,有象必爲言。 成憲知所奉,致理歸其根。 肅肅稟玄猷,煌煌戒朱軒。 豈徒任遇重,兼爾宴錫繁。 載聞勵臣節,持答明主恩。

奉和聖製送十道採訪使及朝集使

唐 · 張九齡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課最力已陳,賞延恩復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 首路迴竹符,分鑣揚木鐸。 戒程有攸往,詔餞無淹泊。 昭晰動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茲念,克終期所託。 行矣當自強,春耕庶秋獲。

奉和聖製謁玄元皇帝廟齋

唐 · 張九齡

興運昔有感,建祠北山巔。 雲雷初締構,日月今悠然。 紫氣尚蓊鬱,玄元如在焉。 迨茲事追遠,輪奐復增鮮。 洞府香林處,齋壇清漢邊。 吾君乃尊祖,夙駕此留連。 樂動人神會,鐘成律度圓。 笙歌下鸞鶴,芝朮萃靈仙。 曾是福黎庶,豈唯味虛玄。 賡歌徒有作,微薄謝昭宣。

巫山高

唐 · 張九齡

巫山與天近,煙景長青熒。 此中楚王夢,夢得神女靈。 神女去已久,雲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嘯,哀音不可聽。

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

唐 · 張九齡

秦帝始求仙,驪山何遽卜。 中年既無效,茲地所宜復。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雲蓄。 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龍鬬入函谷。 國爲項籍屠,君同華元戮。 始掘既由楚,終焚乃因牧。 上宰議揚賢,中阿感桓速。 一聞過秦論,載懷空杼軸。

酬周判官巡至始興會改秘書少監見貽之作兼呈耿廣州

唐 · 張九齡

惟昔遷樂土,迨今已重世。 陰慶荷先德,素風慙後裔。 唯益梓桑恭,豈稟山川麗。 于時初自勉,揆己無兼濟。 瘠土資勞力,良書啓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門第。 既起南宮草,復掌西掖制。 過舉及小人,便蕃在中歲。 亞司河海秩,轉牧江湖澨。 勿謂符竹輕,但覺涓塵細。 一麾尚云忝,十駕宜求稅。 心息已如灰,跡牽且爲贅。 忽捧天書委,將革海隅弊。 朝聞循誠節,夕飲蒙瘴癘。 義疾恥無勇,盜憎攻亦銳。 葵藿是傾心,豺狼何反噬。 履險甘所受,勞賢恧相曳。 攬轡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慶始獲申,恩華復相繼。 無庸我先舉,同事君猶滯。 當推奉使績,且結拜親契。 更延懷安旨,曾是慮危際。 善謀雖若茲,至理焉可替。 所杖有神道,況承明主惠。

和吏部李侍郎見示秋夜望月憶諸侍郎之什其卒章有前後行之戲因命僕繼作

唐 · 張九齡

清秋發高興,涼月復閑宵。 光逐露華滿,情因水鏡搖。 同時亦所見,異路無相招。 美景向空盡,歡言隨事銷。 忽聽金華作,誠如玉律調。 南宮尚爲後,東觀何其遼。 名數雖云隔,風期幸未遙。 今來重餘論,懷此更終朝。

登南嶽事畢謁司馬道士

唐 · 張九齡

將命祈靈嶽,迴策詣真士。 絕跡尋一徑,異香聞數里。 分庭八桂樹,肅容兩童子。 入室希把袖,登牀願啓齒。 誘我棄智訣,迨茲長生理。 吸精反自然,鍊藥求不死。 斯言眇霄漢,顧余嬰紛滓。 相去九牛毛,慙歎知何已。

九月九日登龍山

唐 · 張九齡

郡庭常窘束,涼野求昭曠。 楚客凜秋時,桓公舊臺上。 清明風日好,歷落江山望。 極遠何蕭條,中留坐惆悵。 東彌夏首闊,西拒荆門壯。 夷險雖異時,古今豈殊狀。 先賢杳不接,故老猶可訪。 投弔傷昔人,揮斤感前匠。 自爲本疎散,未始忘幽尚。 際會非有欲,往來是无妄。 爲邦復多幸,去國殊遷放。 且汎籬下菊,還聆郢中唱。 灌園亦何爲,於陵乃逃相。

登郡城南樓

唐 ·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雲霞千里開,洲渚萬形出。 澹澹澄江漫,飛飛度鳥疾。 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橘。 感別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謬忝爲邦寄,多慙理人術。 駑鉛雖自勉,倉廩素非實。 陳力倘無効,謝病從芝朮。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