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逢龍,字石龜,四明(今浙江寧波)人。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通判平江府,知建昌府(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二)。事見《吳都文粹》續集卷八。今錄十三首。
共 14 首诗词
衆草已枯霜,牆陰獨自芳。 旋開三四蕊,知爲兩重陽。 酒恰今朝熟,花多一月香。 又經風雨後,得爾慰凄凉。
下馬過天津,聽傳禁漏頻。 惟憐一橋月,曾照六朝人。 金剝宮門字,紅飛粉壁塵。 中官來宿內,因問帝鄉親。
波濤湧處浮雙塔,塔影高低樹影邊。 山下雖無歸寺路,門前却有過淮船。 石峰隔水難尋水,井脈通泉易得泉。 聞說老龍歸洞口,幾回驚起定僧禪。
谷中草木幾經春,敕額猶存古隸文。 千里耕桑安土俗,一爐香火奉山君。 多留姓字溪邊石,慣見旌旗隴上雲。 太守若賢神自感,夜來入夢雪繽紛。
原西行來遍,獨影在斜陽。 驟雨晴明快,初秋早晚凉。 猿摇山果落,麝浴澗泉香。 不向閑中看,爭知城郭忙。
因行作遊計,上馬未須忙。 舊路往來熟,新秋早晚凉。 看圖尋古跡,聽語認同鄉。 一带陂塘近,西風菱藕香。
自說住居年,山靈夙有緣。 看經醫病鶴,祭土鑿新泉。 食相過饑歲,眠蓑度雪天。 所言非釋老,難與世人傳。
盡裝家具已回京,便覺身如片葉輕。 近市借居人語雜,閉門獨處自心清。 雨中躡屣青苔滑,燭下梳頭白髮明。 余亦傍人簷底住,新來巢燕不須驚。
官事歸來夜雪埋,兒曹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問貧富,但有讀書聲便佳。
再拜靈娥廟,魂清若可招。 幡風吹古渡,帆月落殘潮。 碑有行人讀,香多野客燒。 迎神漢朝曲,時聽起雲霄。
何朝無朽骨,此地尚清陰。 冢上獨根樹,江邊孤女心。 化錢燒石燥,落葉漬泥深。 長有英靈在,風平煙浪沉。
五州山下路,樵牧自成羣。 澗淺泉交徑,巖高石礙雲。 老松前代寺,異草貴人墳。 更陟重岡望,江淮地勢分。
爲官與爲客,相望各天涯。 明日同添歲,何年共在家。 梅飄幾片雪,燈結兩心花。 前月書無報,多因道路賒。
知君遊世磨不磷,往作道人之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