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国诗词
首页诗词朝代作者古诗文集
关于

李昴英宋

李昴英(一二○一~一二五七),字俊明,號文溪,番禺(今廣東廣州)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授汀州推官。除廣東經撫司主管機宜文字。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召爲太學博士。嘉熙二年(一二三八)遷祕書郎兼沂王府教授,出爲福建建寧憲倉提舉。丁父憂。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召爲右正言兼侍講,以劾史嵩之、趙與{𥫗/?/心}等,罷。十二年,起爲江西提刑,兼知贛州。寶祐二年(一二五四)除大宗正卿,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兼翰林侍講學士。三年,因論救御史洪天錫斥宦官董宋臣等專權,與俱貶,遂歸隠五羊文溪。五年卒,年五十七。謚忠簡。遺著由門人李春叟于元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編爲《文溪存稿》。事見本集卷首李春叟序、清康熙李際明刊本卷首裔孫李殿苞《忠簡先公行狀》,《宋史翼》卷一六有傳。 李昴英詩五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文溪集》爲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卷二○四《文溪集》(簡稱名賢集)、明崇禎李振鷺重修《李忠簡公文溪存稿》(簡稱崇禎本)。

共 200 首诗词

作品

送廣帥趙平齋汝暨解印趨朝

宋 · 李昴英

海瀕老同年,五載依宇下。 春風舞簑笠,愛日曝田舍。 喜無撞搪吏,追逐款段馬。 劇談許絛褐,得趁公餘暇。 達官來三逕,小隊隣翁詫。 明公傑俊人,麟族稱大雅。 典刑樣諸老,胸次郁醖藉。 西派溯其源,境物入陶寫。 才高事無難,隻手擘太華。 乘軺始踰嶺,風采賢使者。 堂堂開大閫,部屬肅鞾帕。 臺端有老蜮,闖影含沙射。 孤忠冕旒知,還許河內借。 鈴齋安獨處,冷淡閑僧夏。 例錢推不受,金貝視土苴。 首祠酌泉翁,坐使饕俗化。 葭萌細摩拊,生意被原野。 循良渤海遂,平理潁川霸。 威風戢偷竊,德意銷詭詐。 能令颶母伏,默禱雨師灑。 開倉散窮閭,儉歲低粒價。 貢場宏敞拓,芘士千間厦。 歷觀古賢牧,美政公其亞。 讒夫真枉了,有識共唾駡。 君子竟何傷,徽譽愈膾炙。 詔還九棘班,明發不俟駕。 傾城送津亭,牽纜不忍捨。 老夫前致辭,再拜進離斝。 立朝要敢言,切勿效喑啞。 此行衆所望,磐石鞏宗社。

送荆門王廣文之官

宋 · 李昴英

京都士如雲,一見知好修。 未嘗廣文飯,已替肉食謀。 炎門恥曳裾,漫郎肯從游。 驚座吐倔奇,倚麈覺我羞。 窮邊人憚之,長笑驅行舟。 遠烽亂夕烟,戎馬驕高秋。 清野空子衿,叢棘荒半流。 此去欲何之,幕府應拔尤。 吾道豈空談,取勝在一籌。 獻馘早歸來,平步班瀛洲。

久住白雲呈鎮長老

宋 · 李昴英

桑下戒三宿,我此尚留戀。 曹溪悟一宿,我復無知見。 鎮公房遜客,所須如執券。 園丁曉供茹,行者時灌硯。 飯奴更蒭馬,紙帳費香篆。 主人真好事,應答色無倦。 欲歸興未闌,欲住面有靦。 飛錫肯三逕,亦有伊蒲饌。

遊峽山和東坡韻

宋 · 李昴英

雙虬挾泓玉,奧入百轉灣。 向無長公詩,草木今何顔。 此山二百年,偃蹇客往還。 長風駕余舟,老人急開關。 逢迎欠高僧,喜有識面山。 平生癖幽壑,便合茅三間。 君命何敢留,歸棹隨賜還。 慚愧和光翁,笑指青童鬟。

酌別張子元二首 其一

宋 · 李昴英

去冬初去國,逆旅等順境。 禍機衆危之,沙蜮伺人影。 拂衣肯同歸,荒驛燈夜永。 幸脫妖蟇口,黑月重磨鏡。 勤君再行役,我愧心耿耿。 陛下皇明穹,賢聚纖邪屏。 石渠盛此士,豈復松廳冷。 胸中貯奇策,可以靖邊警。 平生羞轅駒,看取囊露穎。 堂堂曲江翁,芳躅在梅嶺。

酌別張子元二首 其二

宋 · 李昴英

南士如君幾,妙處方寸境。 撐腸五千卷,落筆擅三影。 喜談狂朱雲,恥作諛谷永。 憂時點髭雪,未肯疎鑷鏡。 摩挲匣中龍,起視斗牛耿。 每同畫灰語,寒夜僮僕屏。 吾儕期歲晏,世俗任炎冷。 江亭揮別酒,謔笑鬭機警。 景文兄弟情,畝異禾同穎。 日邊多便驛,頻書來越嶺。

重九遊鬰孤臺和座客韻

宋 · 李昴英

座上多俊人,奇掘角拔犀。 追風飆館游,鼉鳴玉龍嘶。 夕陽催歸鞭,更酌樽重携。 懷開鉤鉤簾,語合印印泥。 似與花神期,拈出糕字題。 壯哉千尺臺,虎踞譙之西。 枰中十萬家,一目城市低。 乘風巾可橋,取月箸可梯。 豪氣壓崆峒,雙月照虹溪。 響山慨懷古,妙句吾家雞。 邦人趁遨頭,壺榼山之蹊。 最喜秋事成,千畝黄雲齊。

是日至馬祖巖和前韻

宋 · 李昴英

九秋天地香,贛産饒木犀。 登高詣其巔,風健戲馬嘶。 偷得一日閑,古錦奚奴携。 秋陽閣霏雨,飛蓋換障泥。 舉揚馬祖禪,拂摩老坡題。 菊萸勸人飲,猛吞玉東西。 凭闌視九州,莽蒼烟水低。 如何昌黎翁,華嶺須縛梯。 野性淡無嗜,所樂惟山溪。 每羞名利區,得失爭蟲雞。 意行契真趣,荒苔踏成蹊。 嘉辰且盡歡,聚散或不齊。

肇慶府倅王庚應平反廣府帥司冤獄詩以紀其事

宋 · 李昴英

人生天地間,本是同胞出。 貴賤與賢愚,分殊而理一。 上帝立君師,朝廷設官職。 凡百有司存,各欲盡其責。 一或無人心,何以順天則。 廣南十四州,官吏幾滿百。 公道孰扶持,田野多菜色。 大桀作威福,小桀肆蝥賊。 周興而爪牙,郄超而賓客。 君祿君忍欺,天民天弗恤。 貪饕事篚苞,殘忍尚徽纆。 可憐田舍翁,駢首膏斧鑕。 可憐富家兒,鞭背遭黥墨。 怒氣劇炎火,讒言易轉石。 恩門甘仰面,墦間爭屈膝。 喑啞一世人,天高雲霧黑。 豈無賢大夫,留此一綫脈。 堂堂西蜀翁,憤氣填胸臆。 尚友周濂溪,拙矣謀身策。 念我同胞人,罹此操戈厄。 苦語爲平反,片言天可質。 細閲拙錄篇,事事皆陰隲。 孟子謂非人,由其無隠惻。 此翁仁者勇,姦諛誅以筆。 天道本昭昭,彼巧竟何益。 吾皇本好生,桁楊西列棘。 安得百于公,落落參邦國。

苦秋暑引

宋 · 李昴英

商金久得柄,老火未退舍。 甑中著寰宇,赫酷甚於夏。 池湯頗殃魚,田龜應害稼。 桃笙亦漿汗,水國無凉榭。 扇揮腕欲脫,忍渴畏杯斝。 樹間寂秋聲,矩令何時下。 四序本循環,寒暑相代謝。 炎炎推不去,誰與詰造化。 人思濯清泠,風露願一借。 再拜祈蓐收,西陸早命駕。

觀入試者

宋 · 李昴英

鐘撼雞鳴萬家起,月下紛紛白袍子。 提壺挈榼春遊閙,擎箱擐篋誰家徙。 通衢隘塞行人絕,露坐欠伸奴跛倚。 遠聞雷譟轟應答,近亦洶洶殊聒耳。 軋然棘戶破曉色,陣脚忽移去如蟻。 壯夫先入護几案,儒雅雍容行且止。 垂髫趁鬨未知苦,戴白相持歎衰矣。 自從明詔到郡國,士出深山集城市。 但能操筆不曳白,秋榜人人都準擬。 分明結社戰所兵,投合主司誰得髓。 昨科試人今或亡,三年場屋能消幾。 功名信分置勿言,身健頻來已堪喜。 槐黄早脫吾僥倖,因送兒曹得觀視。 傍人休笑李秀才,三十年前亦如此。

再用觀入試韻

宋 · 李昴英

涵育累朝士興起,薄海絃歌爭教子。 籯金世守韋一經,俎豆少成孟三徙。 盡從科舉梯進取,鶴髮望深門日倚。 藝先德後已非古,心術乖違徒口耳。 天門髣髴馮爲馬,陰德却關橋度蟻。 時來乳臭亦觀光,潦倒英雄頻坎止。 棘闈投卷姑應之,桂籍題名先定矣。 可憐數千困眊氉,僅二十人誇利市。 近歲詞場尚剽拾,文體腐陳難古擬。 倩人者幸耘人貪,氣習陋汙淪骨髓。 主司頭腦易冬烘,日色不迷世能幾。 所憂程文悞後學,豈但升沉繫悲喜。 他人愛子亦如我,何敢庸心秦越視。 願言通榜皆實才,如己得之無彼此。

送梁伯隆歸丹谷舊隠

宋 · 李昴英

昔人入山訪隠君,每恨見山不見人。 子持畫圖走踆踆,人雖可即山非真。 自言谷中萬修筠,泉鳴琮琤石嶙峋。 誰甘混跡麋鹿群,雅意遠遊闊見聞。 飛筇遂過南海瀕,翻海一洗征衣塵。 東望絕域天無垠,藥洲風月蒲澗雲。 間出奇語頗自珍,奚囊十襲而三熏。 槿花猩血荔錦紋,何如故圃桃李春。 江湖社友杯十分,何如族聚情話親。 行路之難多酸辛,還家火急埋車輪。 拂拭磯苔開徑榛,畹蘭籬菊庭古椿。 贈篇滿篋不療貧,幾人煉藥能輕身。 本分荷鋤驅犢西疇耘,武夷山下擊壤爲堯民。

羅浮何君祐夫相訪惠詩又出所作水墨魚戲題卷末

宋 · 李昴英

山頭釣引千鈞魚,鐵橋曾逢稚川奴。 風波平地誤點額,戲取墨汁翻糢糊。 縱觀濠上契妙趣,浩浩胸次涵江湖。 墨雲忽從硯池起,撥剌跳出形模殊。 大魚騰驤撼風雨,小魚瑣碎游荇蒲。 技如元放幾許奇,金盤一箇松江鱸。 試張亭前漲波影,舂鋤飛下傍睢盱。 世間畫史少活筆,描寫終類鮒肆枯。 文溪一灣浮釣徒,欠得龍眠爲嚴瀨羊裘圖。

三山亭

宋 · 李昴英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頭入。 遠看港汊紛長繩,俯見阜丘纔小笠。 班荆坐僕縱之息,爭解綠荷撮紅粒。 羣然飲澗忽喧噪,石兀深叢疑虎立。 我起胡床劃孤嘯,前峰響答松風急。 舉頭雲端尚天半,搘竹扳蘿進千級。

題石室木

宋 · 李昴英

似屈纔伸蛇解蟄,似斷還連龍蛻骨。 天河失却古槎橜,落在人間撐突兀。 若非胸中磊塊灑澆出,老死畫工無此筆。

第 1 页